本书基于在高山蔬菜产业技术研究方面的两百余项试验总结和研究报告,调研分析了我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技术需求,探索了高山不同海拔气候、生物因子变化规律、不同海拔高山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了高山特有蔬菜资源鉴定、评价、功能营养成分分析;整理了高山蔬菜茬口、品种多样化技术,高山蔬菜避雨栽培、生态栽培、标准化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技术,高山特有菜用植物资源发掘利用技术,高山蔬菜采后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第一篇 高山蔬菜产业技术需求分析
第一章 我国高山蔬菜产业区域分布与技术需求 3
第一节 我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技术需求 3
第二节 全国高山高原蔬菜种类与海拔分布情况 7
第三节 高山蔬菜产业优势与战略价值分析 12
第四节 我国各地高山高原(高海拔)蔬菜产业主要技术问题 14
第二章 中部长江流域高山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18
第一节 长江流域高山蔬菜区域分布 18
第二节 湖北省高山蔬菜 19
第三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山蔬菜 29
第四节 湖北省利川市高山蔬菜 32
第五节 湖北省宜昌市高山蔬菜 34
第六节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蔬菜 37
第七节 湖南省高山蔬菜 41
第八节 四川省高山蔬菜 44
第九节 重庆市高山蔬菜 47
第十节 安徽省高山蔬菜 51
第十一节 浙江省山地蔬菜 54
第十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山蔬菜 59
第三章 西北部坝上、河西走廊及黄土高原冷凉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62
第一节 河西走廊及坝上高原蔬菜区域分布 62
第二节 河北省坝上夏秋错季蔬菜 63
第三节 山西省夏秋冷凉蔬菜 65
第四节 陕西省高山高原蔬菜 68
第五节 甘肃省高原夏菜 70
第六节 甘肃省兰州市高原夏菜 75
第七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冷凉蔬菜 79
第八节 内蒙古自治区冷凉蔬菜 84
第四章 西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夏秋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87
第一节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蔬菜 87
第二节 云南省高原夏秋蔬菜 87
第三节 贵州省夏秋蔬菜 90
第四节 青海省高原夏菜 93
第五节 西藏自治区蔬菜产业 96
第二篇 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第五章 不同海拔气候、生物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103
第一节 高山区域小气候变化规律与蔬菜生产适应性研究 103
第二节 高山蔬菜耕作制度变化规律的摸索 106
第三节 鄂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分析与利用的研究 109
第四节 鄂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分布特征及高山蔬菜生产利用研究 112
第五节 基于春化效应的高山萝卜生育期模拟模型研究 117
第六节 不同海拔及遮光覆盖处理对高山红菜薹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第七节 高山不同海拔对萝卜抽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5
第八节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高山辣椒生育期模拟模型研究 128
第九节 基于生育期模型的鄂西高山地区辣椒种植研究 134
第十节 鄂西山区不同海拔与播期对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139
第十一节 不同海拔与播期对高山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142
第六章 高山蔬菜栽培土壤、肥料因子研究 146
第一节 高山蔬菜施肥及连作现状调查 146
第二节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150
第三节 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高山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154
第四节 萝卜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例研究 159
第五节 测土配方施肥对高山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163
第六节 鄂西山区高山萝卜适宜氮肥用量研究 165
第七节 氮肥管理对中国南方萝卜肉质根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168
第八节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白萝卜生长、肉质根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173
第九节 蔬菜-玉米长期集约化种植和化肥施用对山地农业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176
第七章 高山蔬菜避雨栽培技术研究 190
第一节 高山番茄避雨栽培试验 190
第二节 高山辣椒避雨栽培试验 192
第三节 高山红菜薹避雨栽培试验 195
第四节 高山莴苣避雨栽培试验 197
第五节 高山黄瓜避雨栽培试验 199
第六节 高山四季豆避雨栽培试验 202
第七节 高山荚豌豆避雨栽培试验 204
第八节 鄂西高山番茄避雨生态栽培技术 206
第八章 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10
第一节 高山萝卜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10
第二节 高山甘蓝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16
第三节 大白菜品种‘吉祥如意’高山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18
第四节 高山番茄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22
第五节 高山辣椒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27
第六节 高山四季豆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31
第七节 高山甜玉米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232
第八节 高山蔬菜废弃物微生物处理方法 235
第九节 高山蔬菜主要生态技术措施研究 237
第十节 高山蔬菜“一控两减三基本”技术模式 241
第十一节 鄂西山区高山蔬菜生态育苗技术 245
第十二节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蔬菜基地生态保护管理办法 250
第十三节 湖北省利川市高山蔬菜基地生态保护管理办法 253
第九章 高山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257
第一节 萝卜高山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257
第二节 大白菜高山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260
第三节 结球甘蓝高山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263
第四节 番茄高山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267
第五节 辣椒高山绿色栽培技术规程 272
第六节 西瓜、甜瓜高山栽培技术规程 276
第三篇 高山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第十章 高山蔬菜病原分离与病害鉴定 283
第一节 高山蔬菜重要病害种类调查和鉴定 283
第二节 卷丹百合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86
第三节 高山玉竹根腐病病原鉴定 290
第四节 高山阳荷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292
第五节 高山萝卜黑斑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培养基筛选 294
第六节 高山大白菜黑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培养基的筛选 299
第七节 由Pseudomonas sp.引起的中国高山大白菜缘枯病的首次报道 304
第八节 分离和鉴定薹叶碎米荠细菌性斑点病试验报告 305
第九节 首次报道由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中国紫菜薹边枯病 308
第十节 构建AiiA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抑制魔芋软腐病菌 309
第十一节 中国板蓝根边枯病的首次报道 315
第十二节 关于Phytophthora nicotianae Foister引起的中国细香葱疫病的首次报道 316
第十一章 不同海拔高山蔬菜病虫发生规律研究 318
第一节 高海拔蔬菜害虫小菜蛾早春寄主种类研究 318
第二节 小菜蛾天敌种类及不同海拔分布规律 319
第三节 高山辣椒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321
第四节 湖北省高海拔山区甘蓝夜蛾发生规律 334
第五节 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335
第六节 甜菜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初探 337
第十二章 高山蔬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343
第一节 主要十字花科蔬菜抗根肿病品种在湖北病区的表现 343
第二节 高山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危害现状 349
第三节 七种药剂对高山大白菜根肿病田间试验防效比较 350
第四节 高山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生物农药NBF-926生物测定 353
第五节 湖北省高山蔬菜根肿病的关键防治技术 356
第六节 解淀粉芽孢杆菌新型抑制芸薹根肿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358
第七节 姜瘟病研究进展和防治策略探讨 363
第八节 死亡谷芽孢杆菌NBIF-001防治灰霉病研究 365
第九节 高山魔芋软腐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368
第十节 高山土传性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370
第十三章 高山蔬菜虫害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374
第一节 高山萝卜病虫害种类及农药使用状况调查 374
第二节 功能有机肥对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375
第三节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高山萝卜地下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377
第四节 高山莼菜长腿水叶甲的为害与防治 379
第五节 高含量苏云金杆菌防治高山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380
第六节 六种常用药剂对蔬菜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测定 383
第七节 螟黄赤眼蜂对高山番茄棉铃虫的控制效果比较研究 385
第八节 防虫网隔离对高山番茄蚜虫及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研究 387
第九节 悬挂黄板对高山番茄蚜虫控制效果比较研究 389
第十节 植物寄生线虫的高山综合防治策略 392
第十一节 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进展 394
第十二节 苏云金芽孢杆菌NBIN863防治番茄根结线虫和促生作用研究 397
第十三节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蔬菜红菜薹主要病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400
第十四节 高山有机蔬菜病虫草害的生态防治策略 403
第十五节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蔬菜主产区农药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407
第四篇 高山特有菜用植物资源发掘利用技术研究
第十四章 高山菜用植物资源征集、评价与鉴定 413
第一节 湖北鹤峰薇菜资源征集与生境调查研究 413
第二节 高山特有蔬菜资源——卵叶韭的调查 415
第三节 襄荷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8
第四节 山地葛资源分布及产业现状调查分析 420
第五节 武陵山区凤头姜产业现状调研与分析 423
第六节 山区菊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25
第七节 天葱花序轴再生体系研究 428
第八节 高山野蒜花序轴的离体培养研究 431
第十五章 高山菜用植物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435
第一节 高山野生菜用襄荷资源营养与保健成分分析 435
第二节 高山野生韭菜资源营养成分分析 437
第三节 神农架林区高山野菜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440
第四节 高山薇菜中多糖提取条件优化试验 442
第五节 高山红菜薹的商品性和营养成分研究 446
第六节 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高山卵叶韭香气成分 447
第七节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高山根韭菜挥发性风味物质 451
第十六章 高山野生蔬菜资源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456
第一节 高山野生葱蒜类蔬菜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456
第二节 高山襄荷笋软化高产栽培方法 458
第三节 高山特有蔬菜蘘荷及其栽培技术 459
第四节 薇菜漂浮式孢子育苗基质筛选初探 461
第五节 薇菜孢子漂浮式二段育苗技术研究 464
第六节 薇菜栽培技术 467
第七节 蕨菜栽培技术 470
第八节 多年生野菜地笋及其栽培技术 473
第九节 高山稀特蔬菜雪莲果高产栽培技术 474
第十节 海蒜栽培技术 476
第十一节 堇叶碎米荠栽培技术 477
第十二节 鸭儿芹栽培技术 478
第十三节 蒲公英栽培技术 480
第十四节 菜用板蓝根苗和花薹栽培技术 482
第十五节 板蓝根芽苗菜栽培技术 484
第十六节 刺嫩芽栽培技术 485
第五篇 高山蔬菜茬口、品种多样化技术研究
第十七章 高山蔬菜茬口模式研究 491
第一节 高山蔬菜种类和茬口多样化技术研究 491
第二节 高山蔬菜不同海拔茬口及茬口模式的研究 494
第三节 高山香菜反季节一年多茬栽培技术 501
第四节 湖北高山及平原地区甘蓝栽培模式及配套品种选择 503
第五节 高山春大白菜—夏西瓜—秋红萝卜周年栽培模式 506
第六节 华中地区高山蔬菜主要栽培种类和主栽品种 509
第十八章 高山蔬菜专用品种选育 516
第一节 双单倍体高山萝卜新品种‘雪单1号’的选育 516
第二节 春白萝卜新品种‘雪单3号’的选育 518
第三节 耐热红皮萝卜‘向阳红’的选育 520
第四节 高山红菜薹栽培新品种‘高山红’的选育 521
第五节 早熟红菜薹新品种‘鄂红4号’的选育 522
第六节 中晚熟杂交红菜薹新品种‘鄂红5号’的选育 525
第七节 小白菜品种‘兔耳白’的选育 527
第八节 优质、早熟辣椒新品种‘佳美2号’的选育 528
第九节 优质、薄皮辣椒新品种‘佳美3号’的选育 530
第十节 耐储抗病辣椒新品种‘鄂红椒108’的选育 532
第十一节 优质、广适辣椒新品种‘楚椒808’的选育 535
第十二节 橘黄瓤小型西瓜新品种‘橘宝’的选育 538
第十三节 优质早熟西瓜新品种‘鄂西瓜17’的选育 539
第十四节 优质西瓜新品种‘鄂西瓜15号’的选育 541
第十五节 黄瓤无籽西瓜新品种‘鄂西瓜8号’的选育 544
第十六节 优质无籽西瓜新品种‘鄂西瓜12号’的选育 546
第十九章 高山蔬菜品种比较试验 549
第一节 高山大白菜(2011—2016) 549
第二节 高山甘蓝(2011—2016) 578
第三节 高山萝卜(2012—2016) 602
第四节 高山番茄(2011—2013、2016) 616
第五节 高山辣椒(2011—2013) 634
第六节 高山青花菜(2012) 645
第七节 高山花椰菜(2011、2015、2016) 647
第八节 高山小白菜(2011、2012、2016) 654
第九节 高山莴苣(2012、2015) 661
第十节 高山娃娃菜(2016) 667
第六篇 高山蔬菜采后处理技术研究
第二十章 主要高山蔬菜采后处理技术 673
第一节 高山大白菜采后处理技术 680
第二节 高山萝卜采后处理技术 681
第三节 高山结球甘蓝的采后处理 683
第四节 高山辣椒的采后处理 684
第五节 高山番茄的采后处理 685
第六节 高山豇豆的保鲜技术研究 686
第七节 莼菜保鲜加工方法 689
第二十一章 高山蔬菜保鲜技术研究 692
第一节 高山萝卜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研究 692
第二节 温度对高山红菜薹贮藏效果的影响 695
第三节 鲜切高山生菜保鲜技术研究 698
第四节 不同包装材料对鲜切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701
参考文献 709
致谢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