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是人生的启蒙,是一个人智识和情感教育的起点。赵柏田以四十篇随笔,构筑起了他常在途中的漫游者形象。以山川人物为坐标,以语言为舟楫,他时而独行于物华天宝的西去之路,时而打量一只八千年前的古舟子,时而与光明俊伟的灵魂作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人迹于山,则山河万朵皆有欣色,他的行走与书写,是天真与经验之歌,也是一次内心虔敬的人生亲证。
不离家舍,常在途中
我常想,这世间的好文字都是要勘破些什么的。李叔同勘破红尘,所以有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史铁生勘破生死,所以有《我与地坛》,胡兰成勘破情欲也可能是更深的沉迷,所以有《今生今世》。什么也勘不破的俗人,只有埋头赶路。
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开头写道: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少年时代起,我着迷于幽暗堆积尽头的那一抹微光。在我看来,那就是东方的审美和格调。还有一年,去西宁,带了一本陈渠珍的《艽野尘梦》路上看,书上写的是民元之前,他带兵驻藏的经历,还写到一个爱上他的藏女西原,一路跟着他,最后历尽艰难回到西安,却死了。写边地风光,非常硬辣的文字,写到男女之情,却又变得柔软无比。常读的还有沈从文在沅水漂泊,写给女友张兆和的那些私人信件。读着这样的文字,总觉得他们都是特别认真赶路的人,在途中,处处可以安身立命。
将近知天命之年,突然发觉,这世界有多少地方是我没到过的。我未曾到过的地方,此生或许不会再去。即便机缘凑巧去过某些地方,也时常恍恍惚惚,不知是在途中,还是在家里。
人年轻时,随便买一张车票就去了远方,年纪混大了,却愈发懒了,离城十里,就像是在异乡。常常就那样痴坐竟日,但心神还是不安分,常常作着远游。这时回想走过的路,远的、近的,原来地理就是一生最早的启蒙。三十五岁时,我借同乡王阳明之口说,地理是我记忆的核心。我那时说的地理,是一次次的离去、抵达、思乡、怀念以及旅途中归属感的疑问。它们构成了一张复杂、密致的网,是一个人成长并获得自我身份确认的重要部分。
我现在多么怀念那些远游的时刻。我原来写诗和短篇小说,后来写长篇小说和历史非虚构,中间有两年,我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以为我此生再也不能写作了。是一次突然降临的远游,帮助我走出了心理困境。那是2004年秋天,我一个人走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拉远了的地理空间给了我返观自身的一个机会。
出门准备行囊时,正好手头有一本美国汉学家谢弗的《唐代的外来文明》原名《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ang Exotics)就随手带上了。正是这本书使那次行走成了一场火花四溅的激越的爱情。那些公元8世纪前后的物事,在一千余公里的旅途中一一得到了印证,万物各归其位,每个词也坐到了实处。收在集子中的《向西,向西》记录了那次行走。此后每次出门,不论长途短途,都要带几本书在路上。有时,带去的书与风景相宜,途中便有悠然心会。但更多时候,走了,也读了,人与事、词与物,却都隔膜着,碰不出一点火星,费心费力准备的书,到回来还没有打开过。
但还是会一次又一次毫不气馁地准备着书和行囊,相信到处地方都有个秋风吹上心头的时候,相信旅途中会有爱情发生,会有灵光闪现的一霎,让四时沧桑、胸中海岳在某时某地如通了电般,圆融正觉了起来。那是多么美妙的一刻,每个词都坐到了世界的实处,而凌乱着的物,也在天地间的秩序中一一归位,如同头顶的星空,无言中却有大美。
就像华莱士斯蒂文斯找到那只田纳西的坛子,让凌乱的荒野和山峰重新得以安排:
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不再荒凉。
……
它君临四界,
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
它不曾产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别的事物不一样。
大地风景无语。我多么富有啊,我必须奉献。在行走中阅读,又在阅读中体证行走的人生。一次次在词与物的世界里的双重行走,相互诠释,又相互印证,成了认识自我和他者、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颗灵明的心,不能少了来自四时风景触发的欢乐。就像17世纪日本俳人松尾芭蕉说的,乾坤的变化,乃是风雅的种子。
临济宗的义玄禅师有一偈,在途中不离家舍,途中的一棵树,一片云,都可以是家。他还有一句话是,离家舍不在途中,离开了家,也并没有一个旅途可言,人生本是一场远行。
不执着,也不疏怠轻忽,活到快五十岁,我好像才学会走路。有道是,不离家舍,常在途中;途中家舍,触处相逢。同样的意思,在我喜欢的历史学家费尔南
布罗代尔那里也得到了印证:离开本土而又不真正离开家是一种诱惑,这是一种产生于旅行癖好的乐趣。
这本书是一个人的私密地理课。一个个地名和坐标,它们是具象的,又超越了具象,其间记录的,是地理给予一个人的心智和情感的双重教育。书中有二十余篇,陆续发表于2011年以来孙小宁女史责编的《北京晚报》副刊人文地理专栏。我与小宁相识垂二十年,见面无多,与其交接,却常觉如秋月澹面,春风扇人,我很高兴有这么一本书来作我们二十年友谊的一个纪念。
偈云:人从明州来,却入庐山去。我现在生活的地方,以前就叫明州呀。
是为序。
赵柏田,当代作家,学者。1969年8月生于浙江余姚。著有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买办的女儿》,短篇小说集《万镜楼》《扫烟囱的男孩》,文集《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岩中花树: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江南文人》《历史碎影:日常视野中的现代知识分子》《帝国的迷津:大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等十余部。曾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