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本质上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机制,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不过一百多年,但确是这一时段人类社会愈益走向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一个精彩投影。
《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收录了作者有关社会保障的96篇文稿。
《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分为七个板块:辑一算是综合篇,主要围绕社会保障的理念、战略、原则;其后各辑则按业务专项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保经办服务、基金监督和投资、信息化建设,这样编排符合社保工作本身的逻辑序列,也可以为读者选择性阅读提供方便。
1993年10月的一天下午,时任劳动部部长的李伯勇同志找我谈话,拟调我担任新组建的社会保险司司长。当时,我在政策法规司任副司长主持工作,刚刚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起草和报审工作。李部长指示我到新岗位后第一位的任务是组织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此后的25年我始终在社会保障领域里摸爬滚打,再没“跳槽”。
在这1/4世纪的时间里,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从无到有、自小变大、由弱渐强。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并亲自参与了一些重大制度变革、演进的过程,有一种“不虚此生”的真切幸运感,同时也隐隐感到,记录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尽管我能录下的可能只是万顷大海的一片涟漪。
感谢《政协委员文库》丛书编委会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这部文集收录了我有关社会保障的96篇文稿。在时间维度上,主要集中于我担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2013年至2018年3月,但也适当向前作了延伸(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0年),这可能更有助于展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沿革的全貌。用今天的眼光审视,早几年的论述中定有不够全面或准确之处,但我编选时除删节了一些重复的或纯业务工作性的内容外,基本判断和观点均未修改。因为我觉得,人们的认识总是特定时期客观环境的反映,真实留存当时的个人感受和体悟,或许对后人深入认知社会保障发展规律有更多参考,哪怕是批判性借鉴。在内容维度上,全书分为七个板块:辑一算是综合篇,主要围绕社会保障的理念、战略、原则;其后各辑则按业务专项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保经办服务、基金监督和投资、信息化建设,这样编排符合社保工作本身的逻辑序列,也可以为读者选择性阅读提供方便。
中国文史出版社为这部文稿的编辑出版投入了很多心血,特别是建议将书名定为《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确实眼光高远且独到。社会保障本质上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机制,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不过一百多年,但确是这一时段人类社会愈益走向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一个精彩投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行进程中,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书写出更辉煌的篇章,普遍而持久地造福于中国人民。我对此满怀期待,并坚信不疑。
胡晓义,1954年4月生,籍贯四川省安岳县。曾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靠前社会保障协会(ISSA)执行局委员。现任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及多项全国性社会保险政策、法规。2004年获中央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靠前社会保障协会荣誉奖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t自序
\t辑一 我国社会保障的体系、战略和原则
\t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
\t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突出中国特色
\t认真学习,切实贯彻《社会保险法》
\t欧美经济社会动荡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t认真学习贯彻社保规划努力开创社会保险工作的新局面
\t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镇化平稳顺利推进
\t接受国际社会保障协会颁发荣誉奖章的感言
\t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t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t道已定 任犹重——关于“十三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思考
\t关于应对老龄化高峰期国家战略的几个问题
\t确费基 降费率——有关职工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刍议
\t全方位 大战略——把应对老龄化高峰期挑战上升为国家战略
\t既保障 又预防——适时转行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
\t坚持求真务实——从“两个确保”中汲取一些历史经验
\t智勇面对困难——从应对金融危机的人社政策中汲取勇气和智慧
\t培育共同的社保理念
\t辑二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t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架构
\t三年确保 三个思考
\t养老金替代率三题
\t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新任务
\t关于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t关于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t切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t全力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t努力使全体中国人民老有所养
\t全力做好全国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工作
\t统筹城乡制度 搞好政策衔接
\t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t大视角、长眼光,推动城乡居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t更公平 可持续——论谋求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定型
\t全覆盖 促共享——论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目标的重点是养老保险
\t稳步走 重开发——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需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t固基本 强补充——略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t建规则 稳节奏——浅议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t明方向 慎择路——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之我见
\t搞好顶层设计——再谈从“两个确保”中汲取一些历史经验
\t钻研农村工作——从新农保政策制度实施中借鉴农村社保工作经验
\t构建合理机制——养老金“10连调”的经验和启迪
\t大势·对象·路径——加快养老保险全面覆盖的步伐
\t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优化养老金投资
\t养老保险:从十八大到十九大
\t社保精算 大有可为
\t在养老保障领域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
\t辑三 从职工医保到全民医保
\t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架构
\t做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工作
\t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在基本物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t走向全民医保
\t推进全民医保
\t对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t巩固全民医保
\t提升全民医保质量
\t全面开展医保基金支付总额控制
\t健全全民医保
\t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t深化全民医保改革
\t做好异地就医结算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t关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t顺体制 畅机制——关于医疗保险的几个热门话题
\t助力脱贫攻坚——强化医疗保障对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政策
\t辩证看待异同——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引发的思考
\t社保政策也讲天时、地利、人和——我国与欧盟异地就医管理的对比
\t辑四 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
\t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架构
\t积极稳妥地解决老工伤人员问题
\t准确分析把握工伤保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t全面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
\t把握新形势,开创新局面
\t维护建筑工人的工伤保险权益
\t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长短结合
\t辑五 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
\t提高执行力
\t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业精神
\t迎接新挑战
\t落实·巩固·创新
\t“十一五”时期社会保险工作的基本经验
\t实现精确管理
\t推动创新发展
\t以标准化推进规范化
\t做好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t大力改进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
\t以改革促发展
\t窗口·柜台·情怀——从一部电视剧的启迪谈社会保险经办服务
\t关于社会保险管理服务领域的创新
\t新时代新使命——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刍议
\t辑六 坚守社保基金安全底线
\t迎接新挑战 实现新发展
\t促进企业年金健康发展
\t“十二五”时朗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t走群众路线 受社会监督 保基金安全
\t关于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几点看法
\t独立 专业 协调——在新形势下完善养老基金投资监管体制
\t辑七 以信息化引领社保事业发展
\t以“一卡通”为重点,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t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全面推进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
\t以信息化保障事业发展,引领管理创新
\t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便民、利民、惠民
\t从人社信息化,到信息化人社
\t大数据 新探索——信息化与社保的深度结合大有可为
\t乘势 应时 嬗变——以开放心态迎接社会保险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