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内容包括:西方对比研究简史、中国对比研究简史、对比语言学的本体论、对比语言学的方法论等。在国际范围内系统总结了西方的对比语言学历史。重新梳理了西方对比语言学史的发展过程,把西方对比语言学的源头往前推了一百多年。并对历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影响作了分析介绍。同时对对比语言学学科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集中进行了讨论,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中西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是国内对比语言学史论的著作,并且是一部系统而科学地论述对比语言学研究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专著,为对比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及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范式,对于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继而成为独立的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西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荣获2017年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该奖项为国内外语研究界的*奖。增订版在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增加了必需的事件、观点,对于中国语言学建设乃至普通语言学研究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此外还在文字疏通和版面调整上下了极大功夫,以中英文双语对照形式出版,便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潘文国,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科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主要著作:《中文读写教程》、《英汉对比与翻译》、《汉英语对比纲要》、《汉英语言对比概论》、《赫兹列散文精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等。
导论:对比语言学的新进展
第一章 西方对比语言学研究
1.1 越过拉多和沃尔夫
1.2 对比语言学起源与西方对比语言学史
1.3 第一期(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对比哲学思想的奠基
1.4 第二期(20世纪40-70年代):在主流语言学理论转向中寻求立足点的开拓
1.5 第三期(1980年至今):走向宏观和注重理论建构
第二章 中国对比研究简史(上)
2.1 研究中国对比语言学史的意义
2.2 汉外对比研究发展史再探
2.3 第一期(1898-1921):比较与比对之间:《马氏文通》及其意义
2.4 第二期(1922-1955):旨在建立汉语自身语法体系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 中国对比研究简史(下)
3.1 第三期(1956-1976):暂拟系统汉语语法共同纲领的确立
3.2 第四期(1977-1989):旨在为二语教学服务的对比研究
3.3 第五期(1990-):瞄准普通语言学的汉外对比研究
第四章 对比语言学的本体论
4.1 从历史到哲学
4.2 对比语言学的基础论哲学语言观
4.3 对比语言学的学科论目标与范围
4.4 对比语言学的本质论对比观与异同观
4.5 对比语言学的再定义
第五章 对比语言学的方法论
5.1 方法论研究的回顾
5.2 方法论研究的原则
5.3 对比研究的出发点
5.4 对比的方向性
5.5 求同存异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