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关于国学,曾应出版社的约请,写过几本著作,其中有些内容重复,但各本在资料选择、写作方式和内容结构上都有一些特色。现在这些著作(以几年前出版的《二十二堂国学课》为基础)整合成一本,因内容较多,不再受讲义形式(一学期若干课时,一课时讲授多少内容)的局限,以系统全面为目标。
讲授国学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章节,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讲座内容。要开国学课,可以选讲其中部分章节,其余作为参考,权当学生课外读物。总之任何教材都只供参考,不是让教师照本宣科的。
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知识,当然也有一些启发思考、锻炼思维的内容。上了大学,特别是当了研究生,学习的不单单是知识,更是思维方法。学习的重点在于转识成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智慧,以便在实践中,可以从实际出发,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有所创新和创造。
国学博大精深,资料汗牛充栋,到处有智慧,随处深入学习和研究下去,都可以获得智慧,并且可以用于实践,取得实效。懒于动脑筋的人,对智慧没兴趣的人,智慧对他也没有兴趣,两者往往擦肩而过无缘相会。
作者
公历2016年1月24日
华历乙未年腊月十五
于三枣红楼
周桂钿,男,1943年生,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1991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曾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曾获北京市社科联学术成果奖,教育部学术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奖等。出版专著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王充评传》、《虚实之辨》、《董学探微》、《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中国古人伦天》、《十五堂中国哲学课》、《十五堂中国国学课》、《十五堂中国儒学课》等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