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醇儒话曾巩/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人文江西丛书
定 价:2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徐徐 著,朱虹 编
- 出版时间:2018/1/1
- ISBN:9787556826445
- 出 版 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 中图法分类:K825.6=441
- 页码:22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以卓越的文学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儒学世家,却历经种种坎坷和磨难,屡试不第,在家乡躬耕十年,直到年届不惑才考中进士。他仕宦二十余年,下过基层,当过史官,转任七州,官至四品中书舍人,始终勤政务实,清廉奉公。他以儒家思想为根本,重道义,有风骨,敢担当,堪称文章大家、经世能臣、方正醇儒。本书以曾巩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穿插讲述其一生所经历的北宋重大政治事件,让读者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曾巩坎坷人生,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较好地塑造了曾巩迂阔中有智慧、儒雅中有锋芒、理性中有精深的醇儒形象。时至今日,曾巩的作品、思想和精神依然熠熠闪光,值得世人敬仰和学习。
对于江西历史文化之繁盛与文化名人之频出,我经历了一个由疑到信、由纸上感知到实地认同的过程。
少时诵读《古文观止》,念到唐代王勃的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对于其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等佳句,总以为那不过是才子王勃接受地主盛情款待之后的客套之言、觥筹交错间的答谢之词,当不得真,所以一笑置之。及至读书稍多,翻看广为传颂的中华文化经典,我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会碰到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等等文化巨人的名字。他们或开宗立派,或登峰造极,建构起了中华强健雄浑、源远流长的文心学脉,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不同的历史进程中,为华夏文明的进程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而最让我讶异的是——他们都是与我的家乡湖北一江之隔的江西人!有时,江西老表甚至一改他们惯常的低调,抑制不住地自豪宣示自己的“济济多士”。如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就曾得意地说:“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南宋的李道传给前辈杨万里作谥告,开头就说:“窃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他怕别人狐疑,干脆列出证据:“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殿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余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辞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此外还多有“人物之盛甲于东南”等等说法。你会说,这是宋代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化涌喷现象吧。实则不然。即使到了常常被人们认为衰败、落后的近代,江西亦有其光采夺目之处,如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邹韬奋、胡先辅等。1948年4月,当时的学术圣殿——国立中央研究院严格推选出中国第一届81名院士。当年9月24日,学术大师胡适先生在日记中以列表的形式统计出“各省分配”表,其中江西仅次于人文渊薮江浙与风气渐开的广东,位居第四,达7人之多。而对于自己的老家安徽,胡适则幽幽地表达“只有我一人”的遗憾。2010年,我有缘来到江西工作,对江西古代风流辈出的特点,则更是由原来的纸上认识,深化为实地的切身感受。因为分管文化与旅游,我得以走遍了江西全部县域。在广袤的山川大地间行走,经常邂逅古代文化名人的旧居故地等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千载之下,流风所及,这些文化先贤,仍然给江西大地以深远的人文影响。山川秀美,人才辈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用“钟灵毓秀”一词来形容江右大地,再贴切不过了。江西向来与楚相联,我这个楚人,足之所至,日久情生,由了解到感佩,不能自已,对江西这方土地的历史人文,日益生出无上的敬意与温情。
徐徐,简约的南方女子,内心沉静温和,喜爱阅读,闲时写作,文风简净清雅。著有传记((满目青山黄庭坚》、短篇小说集《祭红》、散文集((暗香》,参与编著《王隆夫艺术全集》。现就职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系中国公安文联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省公安文联理事、景德镇市作协副主席。
总序 浩渺苍穹下的璀璨巨星
第一章 儒圣之后,诗礼传家
一、春风十里
二、南丰荣亲园
三、意外落第
四、结交王安石
五、冬望
第二章 历经坎坷,不改其志
一、拜师欧阳修
二、再次名落孙山
三、布衣身,卿相心
四、鬼门关走一遭
五、醉与醒
六、躬耕南源
七、草庐中的书斋
第三章 四十人仕,秉笔直言
一、京城际会
二、初任太平州
三、史馆编书匠
四、政见分歧
第四章 转任七州,力行善政
一、兴水利,重生产
二、清简与清明
三、变法失败
四、接力文坛薪火
第五章 文章大家,名垂千古
一、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理性的光芒
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