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是一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首都——重庆的历史资料丛书,由《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政治》《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经济》《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文化》《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教育》《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科技(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外交(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交通》《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反轰炸(上、下)》和《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党派活动》共9卷12册专题历史资料组成。这套丛书是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前身即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与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处合作建立的“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于1996年编纂的“中华民国抗战陪都史料丛编”的基础上,经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重庆双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会同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用五年多的时间,重新进行了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增补、整合、编辑而成。
本丛书各卷史料以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至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抗战首都史的时限。我们认为:开展中国抗战首都史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国民政府史以及近代重庆地方史、城市史的研究,以丰富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内容。而这套史料丛书的编成是原“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和现今继续参与这套历史资料编纂任务的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以及校外专家学者的一项研究成果。这套史料丛书从“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成立到最后编纂完成正式出版,前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也算是我们为中国抗战首都历史(或中国抗战“陪都史”)、中国抗战大后方史这一新兴的史学研究领域提供全面、系统、翔实的史料基础工作尽了一份力。
“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是一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首都——重庆的历史资料丛书,由《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政治》《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经济》《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文化》《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教育》《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科技(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外交(上、下)》《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交通》《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反轰炸(上、下)》和《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党派活动》共9卷12册专题历史资料组成。这套丛书是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前身即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与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处合作建立的“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于1996年编纂的“中华民国抗战陪都史料丛编”的基础上,经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重庆双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会同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用五年多的时间,重新进行了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增补、整合、编辑而成。
本丛书各卷史料以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至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抗战首都史的时限。我们认为:开展中国抗战首都史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国民政府史以及近代重庆地方史、城市史的研究,以丰富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内容。而这套史料丛书的编成是原“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和现今继续参与这套历史资料编纂任务的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以及校外专家学者的一项研究成果。这套史料丛书从“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成立到最后编纂完成正式出版,前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也算是我们为中国抗战首都历史(或中国抗战“陪都史”)、中国抗战大后方史这一新兴的史学研究领域提供全面、系统、翔实的史料基础工作尽了一份力。
1986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批准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申报的“中国抗战陪都史”研究课题,列为四川省“第七个五年计划”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这也是学校当时唯一获准的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为此成立了以重庆师范学院重庆地方史研究室主任郑洪泉为组长的“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为了顺利地开展这项研究工作,课题组与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由郑洪泉和重庆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黄立人共同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双方通力合作,确定了研究方向,决定从搜集、整理史料着手,编纂一套中国战时首都史料,以便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战时首都历史的研究,编写中国抗战陪都史专著。为了编纂中国战时首都史料,课题组规划了11个方面的选题,立即组织人力在重庆图书馆、重庆市档案馆和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处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由于所需搜集和整理的史料涉及时限长、范围广、工作量大,本课题组截至1990年“七五”计划结束时尚未能完成此项史料编纂任务,后经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办公室同意,准予本课题延长至“八五”计划期间继续进行。经过10多年的努力,课题组终于在1996年12月底初步完成“中华民国抗战陪都史料丛编”的编纂任务。这套史料丛书包括《国府迁都·明定陪都·胜利还都》《战时动员》《军事机构与军事活动》《轰炸与反轰炸》《外交活动》《党派活动》《战时经济》《战时交通》《战时科技》《战时教育》《战时社会》共11卷。由于需要对各卷史料进行进一步编辑加工,同时也由于当时重庆师范学院科研经费拮据,所以这套史料丛书未能争取在本课题结题时正式出版。此后因课题组负责人郑洪泉退休,而另一负责人黄立人不幸病故,出版问题被搁置下来。直到2007年,重庆师范大学校领导重新提出“中华民国抗战陪都史料丛编”的出版问题,并将这套丛书列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以此为契机,经过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市档案馆原“中国抗战陪都史课题组”同志共同努力,重庆双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积极协调,选择这套丛书11卷史料形成《国府迁渝·明定陪都·胜利还都》《战时动员》《战时社会》《战时工业》与《战时金融》共5卷,于2008年1月内部出版,丛书名改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
“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2009年5月,中国国民党领导人率领该党访问团在重庆访问期间,于5月27日下午,在国务院和重庆有关领导人陪同下来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新校区参观,临别之际,重庆师范大学校方向中国国民党访问团赠送了一套“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对方欣然接受并表示很大兴趣。
上册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战时科技政策
一、法规政策
1.实业部改良种畜技术合作办法(1937年3月6日实业部公布)
2.战时领办煤矿办法(1938年1月1日前实业部公布施行)
3.经济部国营矿区管理规则(1938年12月19日部令公布)
4.西康省开发资源实施办法
5.经济部川康铜业管理规则(1939年1月25日部令公布)
6.经济部汞业管理规则(1939年1月25日部令公布)
7.经济部管理重庆市煤炭规则(1939年2月6日部令公布)
8.经济部管理嘉陵江綦江岷江沱江各沿岸煤矿所产煤斤暂行办法(1939年2月25日部令公布)
9.非常时期采金暂行办法(1939年3月24日经济部部令公布)
10.修正卫生署组织法
11.重庆市卫生局管理医院暂行规则(1939年3月30日公布)
12.重庆市卫生局管理开业医师暂行规则(1939年3月30日公布)
13.重庆市卫生局管理开业中医暂行规则(1939年3月30日公布)
14.重庆市卫生局管理西药商暂行规则(1939年3月30日公布)
15.重庆市卫生局管理中药商暂行规则(1939年3月30日公布)
16.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管理汞业实施办法(1939年5月5日部令公布)
17.经济部管理煤炭办法大纲(1939年5月12日部令公布)
18.经济部管理水泥规则(1939年5月22日部令公布)
19.经济部管理锡业规则(1939年6月14日部令公布)
20.经济部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1939年12月2日部令公布)
21.经济部钢铁管理规则(1940年1月24日部令公布)
22.经济局采金局组织规程(1939年3月24日部令公布,1940年4月9日修正)
23.交通部令(1940年)
24.酒精制造业管理规则(1941年2月经济部会同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公布施行)
25.农林部关于粮食增产计划及实施状况有关文件(1941年2月27日)
26.四川征购粮食规则与办法(仓库验收运输,1941年)
27.四川省岷江流域各市县乡村团体造林苗木补助办法(1941年)
28.工厂登记规则(1941年3月25日经济部修正公布施行)
29.非常时期领办特种矿类暂行办法(1941年11月9日经济部公布施行)
30.修正种痘条例(草案)
31.非常时期重庆市建筑补充规则
32.植物油炼油厂管理规则(1942年4月18日经济部公布施行)
33.防空避难规划大纲(1942年5月奉军事委员会办一会字为二二二三五号指令准备案)
34.奖励编译职业技术教材暂行办法(1942年5月26日教育部公布)
35.修正管理营造业规则(1943年1月18日行政院公布施行)
36.国民政府渝文字第一四七号训令(1943年2月20日)
37.开采金矿使用土地补偿通则(1943年2月25日经济部核准备案)
38.国民政府渝文字第二六九号训令(1943年4月8日)
39.自用动力厂登记规则(1943年6月9日经济部公布施行)
40.教育部办理国民教育通信研究办法(1943年8月31日)
41.矿业登记规则(1931年4月4日前实业部公布施行,1943年9月8日经济部修正)
42.经济部管理煤焦规则(1943年10月21日经济部公布施行)
43.卫生工程有关法规
44.有关专利法规一览表
45.专利法(1944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公布)
46.硝磺类管理条例(1945年1月23日国民政府公布施行)
47.战时管理矿产品条例(1945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公布施行)
……
第二章 战时科技组织
第三章 战时基础科学研究
第四章 战时工业科技
下册
第五章 战时农业科技
第六章 战时交通运输科技
第七章 战时专门技术
第八章 战时对外科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