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86 元
丛书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当前图书已被 6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林幼权,武楠 著,王小谟,左群声 编
- 出版时间:2017/12/1
- ISBN:9787118115116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N959.1
- 页码:27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天基预警雷达是现代雷达技术的重要组成和重点发展方向,是远距离监视陆、海、空、天中的所有运动目标的主要手段。《天基预警雷达》系统介绍天基预警雷达系统设计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全书共分8章,第1章介绍天基预警雷达的特点和技术发展现状,第2章分析天基预警雷达体制,第3章讨论卫星轨道与天基预警雷达覆盖的关系,第4章阐述天基预警雷达系统设计准则和基本方法,第5章具体分析天基预警雷达目标和环境回波信号的特征,第6章深入论述天基预警雷达天线设计技术,第7章具体讨论天基预警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第8章论述天基预警雷达接收技术。
读者对象:从事星载雷达工程设计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
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初露头角。战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集合各方面的专家,总结战争期间的经验,于1950年前后出版了一套雷达丛书,共28个分册,对雷达技术做了全面总结,几乎成为当时雷达设计者的必备读物。我国的雷达研制也从那时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雷达技术在很多方面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曾经组织老一代专家撰著了“雷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他们的工作经验,给雷达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雷达在内涵、技术和形态上快速更新,应用不断扩展。为了探索雷达领域前沿技术,我们又组织编写了本套“雷达与探测前沿技术丛书”。与以往雷达相关丛书显著不同的是,本套丛书并不完全是作者成熟的经验总结,大部分是专家根据国内外技术发展,对雷达前沿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内容主要依托雷达与探测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发明专利、学术论文等,对现代雷达与探测技术的国内外进展、相关理论、工程应用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和总结,展示近十年来我国在雷达前沿技术方面的研制成果。本套丛书的出版力求能促进从事雷达与探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及相关产品的使用人员更好地进行学术探索和创新实践。
本套丛书保持了每一个分册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重点是对前沿技术的介绍,读者可选择感兴趣的分册阅读。丛书共41个分册,内容包括频率扩展、协同探测、新技术体制、合成孔径雷达、新雷达应用、目标与环境、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八个方面。
(一)雷达频率迅速扩展是近年来表现出的明显趋势,新频段的开发、带宽的剧增使雷达的应用更加广泛。本套丛书遴选的频率扩展内容的著作共4个分册:
(1)《毫米波辐射无源探测技术》分册中没有讨论传统的毫米波雷达技术,而是着重介绍毫米波热辐射效应的无源成像技术。该书特别采用了平方千米阵的技术概念,这一概念在用干涉式阵列基线的测量结果来获得等效大口径阵列效果的孔径综合技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太赫兹雷达》分册是一本较全面介绍太赫兹雷达的著作,主要包括太赫兹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技术特点、太赫兹雷达目标检测以及微动目标检测技术,同时也讨论了太赫兹雷达成像处理。
(3)《机载远程红外预警雷达系统》分册考虑到红外成像和告警是红外探测的传统应用,但是能否作为全空域远距离的搜索监视雷达,尚有诸多争议。该书主要讨论用监视雷达的概念如何解决红外极窄波束、全空域、远距离和数据率的矛盾,并介绍组成红外监视雷达的工程问题。
(4)《多脉冲激光雷达》分册从实际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较详细地阐述了多脉冲激光测距及单光子测距两种体制下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测距方程、激光目标信号模型、回波信号处理技术及目标探测算法等关键技术,通过对两种远程激光目标探测体制的探讨,力争让读者对基于脉冲测距的激光雷达探测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二)传输带宽的急剧提高,赋予雷达协同探测新的使命。协同探测会导致雷达形态和应用发生巨大的变化,是当前雷达研究的热点。本套丛书遴选出协同探测内容的著作共10个分册:
(1)《雷达组网技术》分册从雷达组网使用的效能出发,重点讨论点迹融合、资源管控、预案设计、闭环控制、参数调整、建模仿真、试验评估等雷达组网新技术的工程化,是把多传感器统一为系统的开始。
(2)《多传感器分布式信号检测理论与方法》分册主要介绍检测级、位置级(点迹和航迹)、属性级、态势评估与威胁估计五个层次中的检测级融合技术,是雷达组网的基础。该书主要给出各类分布式信号检测的最优化理论和算法,介绍考虑到网络和通信质量时的联合分布式信号检测准则和方法,并研究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目标检测的若干优化问题。
(3)《分布孔径雷达》分册所描述的雷达实现了多个单元孔径的射频相参合成,获得等效于大孔径天线雷达的探测性能。该书在概述分布孔径雷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别从系统设计、波形设计与处理、合成参数估计与控制、稀疏孔径布阵与测角、时频相同步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林幼权,浙江余姚人。1982至年1989年在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4月至今一直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机载雷达和星载雷达技术研究,主持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三十多篇文章。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原总装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和国家高分专项专家组成员。多次获得国家、国防和集团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武楠,陕西西安人。2002年7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3月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星载、机载雷达系统设计、目标检测和成像处理。先后负责多项“十二五”“十三五”预研、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十多篇,授权/受理专利2项。
第1章 概述
1.1 现有预警探测系统及其特点
1.1.1 地/海基预警雷达系统
1.1.2 空基预警雷达系统
1.1.3 天基红外预警系统
1.1.4 天基海洋监视系统
1.2 天基雷达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天基雷达种类
1.2.2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发展与趋势
1.3 天基预警雷达作用及特点
1.4 国外天基预警雷达技术发展现状
1.4.1 天基预警雷达概念研究
1.4.2 天基预警雷达关键技术研究
1.4.3 天基预警雷达演示系统研究
1.5 本书内容概述
参考文献
第2章 天基预警雷达技术体制
2.1 单基地天基预警雷达
2.2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
2.2.1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作用距离方程
2.2.2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目标反射截面积
2.2.3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杂波散射特性
2.2.4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率
2.2.5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的定位
2.2.6 星星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
2.2.7 星空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
2.2.8 双基地天基预警雷达关键技术
2.3 多基地天基预警雷达
2.3.1 多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特点
2.3.2 多发多收体制的等效性
2.3.3 最小可检测运动目标速度与天线口径和相干积累
时间的关系
2.3.4 周期阵列与随机阵列
2.3.5 多基地天基预警雷达的信号处理
2.3.6 卫星编队误差对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天基预警雷达卫星星座设计
3.1 星座构形与优化方法发展概况
3.2 星座设计基本理论、空域覆盖和优化算法
3.2.1 坐标系定义及转换关系
3.2.2 考虑J2项摄动的轨道计算模型I
3.2.3 星座基本概念
3.2.4 覆盖准则
3.2.5 星座设计
3.2.6 星座站位保持
3.2.7 优化算法
3.3 天基预警雷达轨道与星座设计
3.3.1 轨道高度
3.3.2 星座性能
3.3.3 轨道倾角与卫星数量
参考文献
第4章 天基预警雷达系统设计
4.1 主要性能指标
4.1.1 威力
4.1.2 空域覆盖
4.1.3 测量精度
4.1.4 分辨力
4.1.5 搜索和跟踪多目标的能力
4.1.6 数据率
4.1.7 抗干扰能力
4.1.8 可靠性与寿命
4.1.9 重量、体积和功耗
4.2 工作模式
4.2.1 对海工作模式
……
第5章 天基预警雷达杂波与目标特性
第6章 天基预警雷达天线设计技术
第7章 天基预警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第8章 天基预警雷达接收处理技术
主要签号表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