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82 元
丛书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 作者:左群声,王彤 等 著,王小谟 编
- 出版时间:2017/12/1
- ISBN:9787118115345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N95
- 页码:25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认知雷达是基于目标和环境信息,通过在线设计与运用发射能量、合理分配系统资源和优化滤波处理等来提高雷达的目标探测性能,可以实现从接收信号到发射端的闭环处理,从而提高雷达对复杂地理和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认知雷达充分利用先验及实测的环境和目标信息,具有基于知识的辅助决策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自适应处理面临的性能瓶颈,是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认知雷达导论》介绍了认知雷达概论,认知雷达波形优化设计,认知雷达杂波抑制,认知雷达目标检测,认知雷达系统架构设计及应用等内容。
《认知雷达导论》适合于从事机载雷达系统研究和制造、信号与数据处理研究和算法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机载雷达理论和技术科研的高等学校教师阅读和参考。
传统的雷达以相对固定的模式、采用相对固定的波束和波形发射电磁波,实现对目标的照射,在接收端通过固定或自适应的时域、空域、频域处理将目标回波信号增强、与干扰和杂波信号进行分离,并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参数估计、跟踪等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战场环境日益复杂。空中和地面的各种目标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飞行速度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目标环境日趋复杂;为了检测微弱的远距离目标,雷达的发射功率越来越大,回波中杂波功率也越来越大,往往对目标探测造成困扰,尤其是强度和非平稳性都特别强的山区和城市杂波,以及具有多普勒调制的风力发电厂的杂波;各种新型的干扰类型、干扰机和干扰搭载平台的出现,也使雷达面临更加复杂的干扰环境。在这种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发射波束和发射波形,以及比较简单的回波处理越来越难以取得满意的探测性能,这是传统雷达的不足,也是雷达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何根据目标、环境变化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雷达有限的功率、孔径、通道、时间资源,如何在接收到信号之后利用环境的知识提高目标的探测性能,如何自主地感知周围的环境为信号处理提供依据,是下一代雷达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本书针对这些要求.结合国内外认知雷达的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探索新一代雷达的认知探测体制和理论体系,研究认知雷达的发射波形优化的作用和方法,研究认知雷达的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系统评估的准则和方法,希望采用新构架体系和处理方法的雷达在未来复杂战场环境的探测性能获得明显提升。
本书共分6章。第1章为概论,概述雷达发展的瓶颈和趋势,以及认知雷达的基本概念,介绍从自适应处理以及仿生探测角度引出的认知雷达基本概念、认知雷达的主要特点及性能潜力。第2章为认知雷达波形优化设计,主要介绍面向目标检测的雷达波形设计,面向目标识别的雷达波形设计,以及面向目标跟踪的雷达波形设计。其中,面向目标检测的雷达波形设计,讨论了在具有目标和环境信息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发射波形优化来提高回波信噪比和信杂比;面向目标识别的雷达波形设计介绍了通过发射波形优化设计来提高宽带雷达目标识别性能的理论和方法;面向目标跟踪的雷达波形设计归纳了跟踪状态下基于目标估计参数,以提高跟踪性能为目标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方法。第3章为认知雷达杂波抑制,主要介绍知识辅助空时自适应处理(KA-STAP)杂波抑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4章为认知雷达目标检测,主要介绍标量检测的知识辅助目标检测方法和矢量检测的知识辅助目标检测方法。第5章为认知雷达系统架构设计及应用,主要介绍认知雷达系统架构和认知雷达典型应用,并给出系统设计整体框架和以机载雷达为例的认知雷达典型应用方案。第6章为结束语,总结全书并提出展望。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认知雷达尚处于概念、理论和技术的初步研究阶段,其理论和方法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在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理论方面开展开拓性的研究,建立系统理论框架,突破信号处理方面的关键技术,为未来雷达的革命性发展指引方向、奠定理论基础。本书的目的也正是希望能够对研究认知雷达的科研人员和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由于认知处理在雷达信号处理中处于较高级的层次,需要读者对雷达系统理论和雷达信号处理理论方法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体会,所以,本书的读者对象为雷达系统和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或者雷达系统和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教师和博士生。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刘宏伟、纠博、吴建新、张良、叶杰、朱张勤、刘宝泉、代泽洋、张昭、胡瑞贤等国防“973”项目团队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得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很多高水平研究者和学者协助,更得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王小谟院士的宝贵建议。他们的帮助对本书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特别是由于认知雷达的概念、理论和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当之处,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左群声,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信工程学院雷达电子对抗专业,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原总装雷达探测技术专业组顾问-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全国学术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六次、二等奖二次,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翻译《雷达系统导论》,并创办了《先进雷达探测技术》刊物。
王彤,1996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6年起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探测系统的阵列信号处理、空时二维自适应信号处理、雷达成像和地面动目标检测等。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973”项目和国防科技预研等科研项目,并主持了多项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第三十八研究所,航天504所、509所的横向科研项目。
第1章 概论
1.1 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机载雷达的发展瓶颈
1.3 认知雷达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
1.3.1 认知雷达的基本概念
1.3.2 认知雷达的技术特点
第2章 认知雷达波形优化设计
2.1 针对目标检测的发射波形优化方法
2.1.1 影响目标检测性能的因素分析
2.1.2 面向目标检测的发射波形设计
2.2 针对目标识别的发射波形优化方法
2.2.1 影响目标识别性能的因素分析
2.2.2 最大化异类目标回波之间马氏距离的波形优化设计方法
2.2.3 基于信息论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
2.3 针对目标跟踪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方法
2.3.1 影响目标跟踪性能的因素分析
2.3.2 面向目标跟踪的雷达波形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认知雷达杂波抑制
3.1 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的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3.1.1 机载雷达杂波抑制需求
3.1.2 机载雷达的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
3.2 非均匀杂波抑制方法和理论
3.2.1 非均匀杂波问题的认识过程和解决思路
3.2.2 非均匀杂波抑制方法和理论的欠缺
3.3 探测环境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3.3.1 探测环境的静态信息
3.3.2 探测环境的动态信息
3.4 知识辅助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3.4.1 知识辅助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直接法
3.4.2 知识辅助空时自适应处理的间接法
3.5 MCARM和KASSPER计划的启示
3.5.1 Mountain Top计划
3.5.2 MCARM计划
3.5.3 KASSPER计划
3.5.4 数据录取和高精度仿真计划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4章 认知雷达目标检测
4.1 传统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4.1.1 高斯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方法
4.1.2 非高斯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方法
4.2 标量检测的知识辅助目标检测方法
4.2.1 机载杂波分类图生成
4.2.2 机载杂波理论剩余图生成
4.2.3 机栽杂波分区图生成
4.2.4 杂波分布及参数估计
4.2.5 CFAR算法库
4.2.6 CFAR算法选取和参数设计
4.3 矢量检测的知识辅助目标检测方法
4.3.1 信号模型
4.3.2 模型参数估计
4.3.3 目标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认知雷达系统架构设计及应用
5.1 认知雷达系统架构
5.1.1 认知雷达技术体制
5.1.2 认知雷达系统架构
5.2 认知雷达典型应用
5.2.1 认知雷达系统架构研究
5.2.2 基于知识辅助的非均匀杂波抑制技术应用
5.2.3 基于环境信息认知目标检测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束语
主要符号表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