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1-1945)》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共14年,从相关政策、妇女组织以及妇女抗日救亡活动等方面直接记述和反映妇女投身抗战的历史过程。在民族生存面临严重危机的艰难时刻,国共两党制定了妇女抗日救亡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动员妇女投身抗战洪流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妇女抗日救亡组织在各地相继建立,各阶层的妇女主动团结起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结成各界妇女的联合阵线,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中。慰劳募捐,奔赴前线,参军参战以及战地服务等成为妇女支援和参加抗战的主要形式。战乱中以战时儿童保育会为主的妇女团体,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救助和保育了近3万名难童,为民族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1-1945)》也展现了根据地和国统区妇女广泛参加生产运动以及参政运动的历史过程。广大妇女参加生产为战时经济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而根据地和国统区妇女参政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她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推动民主宪政运动,争取平等权益。妇女抗日救亡报刊在宣传和动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反击战时“妇女回家”言论的主要阵地。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1-1945)》以国统区和根据地的妇女运动为主,同时反映了沦陷区妇女的情况,以东北、上海和北平为例,记述了妇女在日伪残暴的殖民统治下以各种方式开展抵抗侵略的活动。除了与战争直接相关的问题外,《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1-1945)》还关注了战时妇女自身的状况。战争的爆发,造成的传统社会体制和结构松动瓦解,给妇女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抗战时期,妇女教育、妇女职业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地区的妇女健康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1-1945)》在*后一章讲述普通妇女与抗战的故事,以平西根据地、延安的普通妇女为例,通过口述回忆等资料展现不同于以往抗战宏大叙事的妇女个体形象。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记述和反映中国妇女为中国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牺牲和贡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研究(1931-1945)》与读者见面了。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大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浴血斗争,是**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妇女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妇女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反抗侵略的主体力量之一。在这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战略转折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广大妇女把个人安危、生死置之度外,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涌现出一大批巾帼英雄。
本书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共14年,从相关政策、妇女组织以及妇女抗日救亡活动等方面直接记述和反映妇女投身抗战的历史过程。在民族生存面临严重危机的艰难时刻,国共两党制定了妇女抗日救亡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动员妇女投身抗战洪流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妇女抗日救亡组织在各地相继建立,各阶层的妇女主动团结起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结成各界妇女的联合阵线,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中。慰劳募捐,奔赴前线,参军参战以及战地服务等成为妇女支援和参加抗战的主要形式。战乱中以战时儿童保育会为主的妇女团体,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救助和保育了近3万名难童,为民族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也展现了根据地和国统区妇女广泛参加生产运动以及参政运动的历史过程。广大妇女参加生产为战时经济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而根据地和国统区妇女参政呈现出参政主体多元性、参政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她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极推动民主宪政运动,争取平等权益。妇女抗日救亡报刊在宣传和动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反击战时“妇女回家”言论的主要阵地。
本书以国统区和根据地的妇女运动为主,同时反映了沦陷区妇女的情况,以东北、上海和北平为例,记述了妇女在日伪残暴的殖民统治下以各种方式开展抵抗侵略的活动。除了与战争直接相关的问题外,本书还关注了战时妇女自身的状况。战争的爆发,造成的传统社会体制和结构松动瓦解,给妇女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抗战时期,妇女教育、妇女职业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地区的妇女健康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本书在最后一章讲述普通妇女与抗战的故事,以平西根据地、延安的普通妇女为例,通过口述回忆等资料展现不同于以往抗战宏大叙事的妇女个体形象。
本书将妇女作为主体来叙述,着力记述在抗战中妇女的牺牲贡献、作用及她们自身的进步。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史料丰富,既有档案报刊等原始资料,又吸纳了新研究成果以及口述资料,以史实为依据讲述了一个个既完整又生动的人物和故事。
第一章 国共两党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救亡的政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救亡的政策及其调整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救亡的政策及其变化
第二章 妇女抗日救亡组织
第一节 救亡时期的妇女组织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妇女组织
第三章 战时妇女的文化宣传和训练动员
第一节 妇女的文化宣传
第二节 对妇女的训练动员
第四章 妇女慰劳募捐支援抗战
第一节 救亡时期的慰劳支前活动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慰劳支前活动
第五章 奔赴前线参军参战
第一节 救亡时期妇女参军参战
第二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妇女参军参战
第六章 妇女开展战地服务
第一节 战地服务团
第二节 战地救护队
第七章 战乱中保育难童
第一节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建立和抢救难童
第二节 保育难童
第三节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历史意义
第八章 战时妇女生产运动
第九章 战时妇女参政运动
第十章 妇女抗日救亡报刊
第十一章 抗日救亡与“妇女回家”
第十二章 沦陷区的女界
第十三章 战时的妇女状况
第十四章 普通妇女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