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的实证研究》共分为九个部分。作者开篇即指出,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司法领域面临着民意的冲击,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我国司法与民意互动的现实,并归纳出引起民众关注的个案的三种类型,再分别从涉案主体的身份特征、影响性刑事案件的特征以及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扩张适用这四个不同的切入点分析刑事案件中刑事司法与民意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几个典型案例,最终作者结合域外经验及我国刑事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历史经验教训为我国营造民意与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作者在写作《转型期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的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结合不少典型个案,论述条例清晰,层层深入,在总结域外经验和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实背景下如何在刑事司法与民意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构想,为我国构建刑事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开拓了思路。
徐光华,男,1981年生,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法适用与民意互动的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化视域下的刑法解释学》。在《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武汉大学学报》、《刑法论丛》、《刑事法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五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绪论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犯罪
第一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犯罪的关联
第三节 我国当前的犯罪现状与社会转型及其衍生的问题
第二章 民众、媒体、刑事司法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民众的认知现状与法律信仰
第二节 媒体对刑事个案报道的现状
第三节 刑事司法对民意的回应
第四节 启示
第五节 典型个案看民意、媒体与刑事司法——以两起“捡”球案同案异判为例
第三章 从个案类型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一节 从犯罪折射的社会问题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二节 从自由裁量权的规范行使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三节 从身份特征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四节 从个案反映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四章 从涉案主体的身份特征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一节 涉案主体的身份特征与民众关注
第二节 涉案主体身份特征与民意表达
第三节 启示
第五章 从影响性刑事案件的特征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一节 影响性刑事案件的类型特征
第二节 民意表达及其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第三节 刑事司法与民意的现状所带来的启示
第六章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一节 自媒体时代刑事案件的民意形成
第二节 自媒体环境下刑事司法中的民意
第三节 自媒体环境下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
第四节 自媒体时代民意与刑事司法互动的现状之原因分析
第五节 自媒体时代的刑事司法与民意如何良性互动
第七章 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扩张适用看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扩张适用的领域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扩张适用的特征
第三节 扩张适用背后的公众舆论表达
第四节 公众舆论对刑事自由裁量权规范行使的影响
第五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度扩张适用的应对
第八章 典型刑事个案的刑事司法与民意
第一节 夏俊峰案
第二节 杭州张辉、张高平叔侄案
第三节 李天一案
第四节 李昌奎案
第五节 张家川微博少年因言涉罪案
第九章 营造民意与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 域外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我国刑事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我国现实背景下的刑事司法与民意的和谐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