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主体开采工艺新技术》以龙岗、塔中、轮古油气藏为例,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依托碳酸盐岩油气藏研究形成的采油采气新技术,重点展示了高温、高压气井安全高效完井试气技术、低成本防腐技术、深层高温耐蚀排水釆气技术及稠油降黏开釆技术,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书可供从事深层高温、高压油气藏开釆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十一五以来,中国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获得了一系列突破,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展示出海相碳酸盐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研究发展先进配套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开采工艺技术是安全、高效地开发这类油气藏的重要保证。
以龙岗气田、塔中Ⅰ号气田为代表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储层埋藏深、压力温度高、含有腐蚀性介质等特点,开采工艺面临的技术挑战一是龙岗气田、塔中Ⅰ号气田储层埋藏深,温度、压力高,龙岗气田H2S含量高,完井、试气的安全风险大,需要在筛选建立油管柱强度分析校核、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系统评价的基础上,研究设计适应不同条件下的完井方式和试气完井油管柱结构;二是塔中Ⅰ号气田C02、H2S共存,腐蚀环境复杂,需要在明确腐蚀规律的前提下研究筛选低成本防腐措施;三是龙岗气田气水分布复杂,有的井试气过程中即出水,而目前的排水采气工艺尚不能适应龙岗气田的要求,需要研究建立高温、高压、高含硫超深气井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项目中设立了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开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组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按照各自的技术特长,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数值模拟为手段,积极开展现场试验与应用,形成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开采工艺关键技术,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发展配套龙岗气田、塔中Ⅰ号气田完井试气投产工艺。运用有限元法首次建立碳酸盐岩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定量评价技术,发展建立了全三维高温、高压气井油管柱安全性评价技术,在完善三高气井试采投产工艺的基础上,配套形成龙岗气田、塔中Ⅰ号气田完井试气投产工艺,丰富了中国石油在碳酸盐岩高温、高压气井高效完井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2)突破瓶颈,形成塔中Ⅰ号气田低成本井筒防腐配套技术。在明确H2S/C02混合腐蚀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适用塔中Ⅰ号气田条件的高温缓蚀剂和环空保护液,筛选出适用中低含H2S井的内涂层油管,形成低成本防腐策略及配套工艺,打破对中含H2S/C02、高温深井需选用镍基合金管材的国际惯例,实现了经济安全开采;(3)创新发展深层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研制出国内首台高温泡排剂评价装置,研发耐高温泡排剂和耐蚀气举工具,形成泡排和气举两套排水采气工艺,适应深度6000m的气井,填补了深层高温、高压、高含硫井排水采气的技术空白。这些研究成果已在龙岗气田、塔中Ⅰ号气田规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实效。
本书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塔里木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和深抽开采新技术,重点展示了近年来中国依托碳酸盐岩油气藏研究形成的采油工艺新技术。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开采工艺技术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主要编写人员有叶正荣、赵春、弓麟、周理志、佘朝毅、蒋卫东等。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完井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高温、高压气井油管柱安全设计技术,测试工艺配套技术,主要编写人员有周理志、赵志宏、曹建洪、刘翔、谢南星、王睿、周祥等。第三章以塔中Ⅰ号气田为例重点介绍高压、中低酸性气田低成本防腐技术,主要编写人员有常泽亮、叶正荣、裘智超、谢俊峰、梁亚宁、宋文文、魏国、任利华等。第四章以龙岗气田为例介绍深层高温耐蚀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主要编写人员有佘朝毅、刘祥康、杨涛、白璐、陈艳、潘登、朱昆、李农、贺秋云、孙风景、唐晓东、缪海燕、李季、项培军等。第五章以轮古稠油开采为例,介绍深层稠油开采面临的挑战、井筒降黏及举升技术等,主要编写人员有叶正荣、赵敏、梁亚宁、杨传让、舒勇、伊然等。第六章简要介绍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开采技术发展方向及下步发展重点,主要编写人员有弓麟、叶正荣、赵志宏、赵春等。
全书由叶正荣、弓麟、赵春、裘智超统一定稿,赵志宏、刘翔等参加了统稿。
罗志斌教授、魏顶民教授等专家对书稿编写及审查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釆油采气工艺技术现状
一、完井方式设计及应用技术
二、油气井安全设计及应用技术
三、试油试釆工艺技术
四、气井防腐工艺技术
五、排水釆气技术
六、人工举升技术
七、堵水技术
第三节 釆油釆气工艺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复杂结构井釆油釆气工艺配套技术
二、边底水封堵治理技术
三、智能完井技术
第二章 碳酸盐岩气藏采气工程安全完井技术
第一节 水平井完井方式设计技术
一、碳酸盐岩气藏完井方式的设计理念
二、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
三、水平井延伸方向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四、TZ62井区地质力学特征对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五、气藏压力衰竭对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六、增产措施对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七、塔中I号气田水平井完井方式
第二节 深层高温、高压气井油管柱强度评价
一、塔中I号气田直井典型油管柱强度分析
二、龙岗气田油管柱强度分析
三、水平井尾管悬挂分段完井油管柱强度分析
四、主要认识和结论
第三节 完井测试工艺
一、塔中I号气田完井油管柱结构
二、龙岗试油管柱结构
三、高压高含硫气井试气计量技术
四、井下工具研制改进
五、试气配套工艺技术
六、完井试气技术在龙岗、塔中I号气田应用效果
第三章 高压、中低酸性气田低成本防腐技术
第一节 H2S、C0,共存条件下的井筒腐蚀规律
一、井筒腐蚀条件
二、电化学腐蚀特点及规律
第二节 气田低成本防腐技术及对策
一、抗硫化物应力开裂管材评价
二、井筒缓蚀剂
三、环空保护液
四、涂层防腐技术
五、地面管线缓蚀剂
六、技术及对策
第三节 气田腐蚀监测技术
一、腐蚀监测方法
二、腐蚀监测仪表筛选
三、井筒监测方案
四、地面监测方案
第四节 高压、中低酸性气田低成本防腐技术应用规模及效果
一、实现了低成本有效防腐的既定目标
二、应用前景展望
第四章 深层高温耐蚀排水采气工艺
第一节 深层高温、高含硫气井排水釆气工艺筛选及技术关键
一、现有排水釆气技术的适应性分析及对策
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第二节 深井高温耐蚀排水釆气技术
一、高温泡排剂评价装置
二、高温耐硫泡排剂
三、排水釆气管柱
四、抗温耐蚀气举井下工具
五、深层高温高含硫井气举设计方法
第三节 深井高温耐蚀排水釆气工艺的应用及效果
一、TD02l-3井泡排试验
二、TD21井泡排试验
三、LGOOl-29井气举试验
第五章 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开采新技术
第一节 塔里木深层碳酸盐岩稠油油藏釆油工艺面临的挑战
一、概述
二、采油工艺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塔里木深层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原油的基本特征
一、稠油基本特征
二、稠油流变特征
第三节 稠油井筒降黏技术
一、井筒降黏技术适用性分析
二、掺稀油降黏原理与规律
三、井筒掺稀油降黏室内试验
四、井筒掺稀油降黏工艺
第四节 稠油降黏自喷开采压力系统分析
一、油井压力系统分析
二、降黏开釆井筒压力损失计算模型选择
三、合理注入压力研究
四、注入深度对流压的影响
五、自喷最低流压研究
第五节 超深井稠油井筒举升技术
一、井筒举升技术现状
二、井筒举升工艺
第六节 注水替油技术
一、注水替油的理论基础
二、单井数值模拟
三、选井原则
四、实施参数优化
五、应用规模和效果
第六章 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开采技术展望
第一节 深层油气藏开采新技术发展方向
第二节 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开采技术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一、智能完井技术
二、高温、高压井下工具
三、低成本防腐新技术
四、复杂结构井的釆油釆气工艺配套技术
五、深层碳酸盐岩高效酸压技术
六、碳酸盐岩油气藏边底水封堵和治理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