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泥彩塑艺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循系着中华文化的优秀文脉,秉承、综合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世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是高度手工技艺与创作才能的结晶。其工艺本身及艺术作品,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绚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河北泥彩塑卷)》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专题项目之一,也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泥彩塑的代表性著作,是各地区泥彩塑技艺的集大成。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河北泥彩塑卷)》对实地调查取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不仅介绍了极富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各地泥彩塑作品,更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地口王现了各地区民间泥彩塑的演进历程和发展状貌。
中国民间泥彩塑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它循系中华文化的优秀文脉,生发繁衍,逐渐形成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它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体现,是高度智慧与卓越创作才能的结晶。
中国民间泥彩塑融入民生、民俗与市井万象,巧妙地把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糅入生活的源流,使得客观生活融凝于艺术的再创造,将智性理念与塑绘和谐统一的艺术灵性铸定于泥土间,饱含纯真与质朴的本土情结,达到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深受人们的喜爱。
正是由于中国民间泥彩塑生发于华夏民族的文化土壤的根性,于是在其渐进变化中,它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工艺程序、审美标准和风格形态,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与其渐进中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中国民间泥彩塑在各历史时期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个时期民间泥彩塑艺术成因的地域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从而留下了中国民间泥彩塑有规律性的历史发展轨迹。这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指出的:“我们感到幸运的是,人类进步的事件不依靠特殊的人物而能体现于有形的记录中,这种记录凝结在各种制度和风俗习惯中,保存在各种发明和发现中……总的来说,我们承认人类历史的实质与观念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观念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它表现在人民的制度、风俗习惯和各种发现之中。”
历史客观地记录了创造,而创造又都有其历史的联系和它们的继承性,正如新的要替代旧的、过去的传统孕育着新的发展一样,民间泥彩塑就是早慧的华夏先辈追求美、创造美的表现。
泥彩塑的滥觞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的先民在自己的劳动中逐渐将单一的物象复合化,显示了类型化的美,并把不同形象的物品经过加工琢磨变成相同的形象,显示同一性的美,于是他们对物象审美意识与意趣的思维闪光,影响并促成了中国民间泥彩塑艺术的形成。后来,秦汉以前作为“明器”使用的彩俑出现,使这种将古拙质朴的造型与彩绘结合的技巧成为了隋唐以后彩塑发展的基础。而隋唐彩塑又在新的外来艺术滋养中产生了新的变化,从朴素到精炼,从质朴到丰富,但又不失以前追求神韵的特点,同时在其艺术实践中又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了造型与彩绘结合的技巧。宋塑上承晚唐修长纤丽的风格,又形成写实流畅、精美典雅之风,下启元、明、清与风俗的结合,促使小型民间泥彩塑得到发展。
乡土民艺之源——河北四地泥彩塑总概
一 冀东唐山地区的民艺之花——玉田泥彩塑零零叁
二 直隶保定地区的民俗记忆——白沟泥彩塑零壹零
三 尧山邢台地区的信仰寄托——隆尧泥彩塑零壹捌
四 沧州运河之畔的文脉见证——砖头泥彩塑零贰陆
乡土民艺之像——作品赏析
一 玉田泥彩塑作品零叁陆
二 白沟泥彩塑作品零玖捌
三 隆尧泥彩塑作品壹伍陆
四 泊头泥彩塑作品壹陆肆
乡土民艺之貌——题材分类与造型手法
一 题材统计与对比贰壹贰
二 造型手法贰叁伍
乡土民艺之技——材料、工具与制作工艺
一 材料和工具贰叁捌
二 造型工艺贰叁玖
乡土民艺之美——艺术特征
一 造型风格特点贰陆肆
二 造型规律贰陆捌
三 造型观念贰柒叁
乡土民艺之流——传承及谱系
一 品类丰富的泥玩——玉田泥彩塑传承及谱系贰捌零
二 各具特色的绝活——白沟泥彩塑传承及谱系贰捌陆
三 原氏家族的独秀——隆尧泥彩塑传承及谱系贰捌玖
四 自有所长的技艺——泊头泥彩塑传承及谱系贰玖贰
艺人口述史
一 冀东大地的浓烈情怀——玉田泥彩塑艺人口述史贰玖捌
二 京畿地区的乡趣记忆——白沟泥彩塑艺人口述史叁壹零
三 冀中平原的民俗画卷——隆尧泥彩塑艺人口述史叁壹陆
四 运河要埠的民艺之花——泊头泥彩塑艺人口述史叁贰伍
现状与保护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