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法教程》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同类型*教材的首部,本教材从质检法名称的确立,到质检法内容的界定,再到质检法内在逻辑结构的寻觅,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及随之不可避免的探索性与不成熟性。
质检法所关注和研究的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已经形成并以经济法律法规亚群体的形式呈现与表达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动植物检疫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烟草专卖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条例、认证认可条例、盐业专营条例、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等法律现象。在中国业已有效融入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强劲发展动力的情况下,质检法既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情况下,政府保障人民及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义务与责任的实现途径,也是WT0/TBT措施和WT0/SPS措施及其通报、评议和关注的制度承载。对此,国内学术界尤其是法学界已经进行了各个侧面与层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毋庸讳言,目前的这种分散、孤立的研究已经和实践的需求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本书力图在总结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质检法理论之构建,发现质检法的研究工具和范式,对现有的质检立法成果给出全面、系统和清晰的解释与归纳,并结合当今世界质检法实践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中国质检法的走向和规制改革,进行评论和说明。
本书适合法学专业、质量工程专业、食品安全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适合法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生阅读使用,同时也可供制造业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中从事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人员参考或培训使用。
王艳林 法学博士,教授,1983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现任教于中国计量学院,研究方向为竞争法、质检法、经济法理论和民法理论,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法理论问题》、《质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质检法概念的确立
一、质检法概念的提出
二、质检法的定义与性质
三、质检法的基础范畴
第二节 质检法的生成与表达
一、技术规则
二、标准、标准化与标准化法
三、计量、计量构成与计量法
四、检疫、三检分立发展与检疫法
五、质量、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法
六、质检法的表达形式
第三节 质检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质检法起源于“度量衡”
二、质检法概念的支撑资源
三、质检法展望
上编 质检法综合制度
第二章 质量监督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质量监督法律制度概述
一、质量监督立法
二、质量监督管理体制
三、质量监督制度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查法律制度
一、质量监督检查法律制度的含义
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
第三节 质量监督公示法律制度
一、质量监督公示制度的含义
二、质量监督公示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质量监督奖励法律制度
一、质量监督奖励法律制度概述
二、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制度
第三章 计量法律制度
第一节 计量法律制度概述
一、我国计量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我国计量法律制度的构成和调整范围
三、我国计量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
一、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适用范围
三、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 计量基准、标准的建立和管理
一、计量基准的建立和管理
二、计量标准器的考核和管理
三、标准物质的管理
第四节 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制造、进、销售、使用和修理
一、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制造
二、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进口
三、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的销售和使用
四、计量器具的修理
第五节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
一、计量检定
二、计量校准
第六节 商品量计量
一、零售商品的称重计量要求
二、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计量要求
……
中编 质检法调节手段
下编 质检法的特别管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