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的绝招
叶 梅
少一为湖南石门土家族。他开始写小说时已年近五十,但虽出道晚,却来势汹涌,短短几年间,这位姗姗来迟的文学新人在《当代》《民族文学》《北京文学》《湖南文学》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上佳作频发,几乎每篇都招惹人眼,引得读者及文学界的关注。
我与少一相识于2013年年初,先是读到从《民族文学》邮箱自由来稿中选出的短篇小说《假币》,顿觉眼前一亮,这位叫少一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擅长说故事的人。不久,《民族文学》杂志社在京举办多民族作家改稿班,正好请来了少一,见面交流之后,方知他果然是一位经历丰富、志趣盎然的人。少一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生活之路多有坎坷,高中毕业后先是回乡种地,后来当过民办教师、乡广播员,再后来干起了个体户,杀猪卖肉、开餐馆旅店、收废品、卖土特产。少一是个吃得起苦的土家汉子,他老家石门在湘鄂交界的武陵山脉深处,兄妹四人他为长兄,贫寒家境将土家人撑门立户的重担搁在了他的肩上,可贵的是他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他上高一时便爱好文学,曾在全市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二名,后来在生活中采写过几百篇新闻故事,成为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土记者。他坚持自学,报考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艰辛漫长八年之久的自学高考,同乡一起报考的人全都半途而废,而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跑到了终点,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警营之后又走上公安宣传的阵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少一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体验成为他自豪的财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011年的秋天,他一口气写出了三个中篇小说,然后直接投进了从未联系过的刊物邮箱,后来竟很快分别被《当代》《民族文学》《湖南文学》等刊物发表,又很快被《中篇小说选刊》等多家杂志转载。他发在《民族文学》的短篇小说《假币》和《家贼》,被加以责编点评和特别推荐。大家惊喜于这位厚积薄发的新人出手不凡。
少一出现在文学之路上,五年以来,他的小说创作硕果不断,多次被收入《全国公安文学精品选》及多家刊物的选本,并获得第12届金盾文学奖等奖项,这次又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
选入本书的多部中篇小说都来自少一最为熟悉的公安题材,是他近年来的代表作,也正是他从生活中开掘出的心血之作,是接地气、从湘西那片土壤里长出的有滋有味的果实。这些作品浸染着世俗生活混沌厚实的味道,与那些隔靴搔痒、先验的抽象脸谱化的书写泾渭分明,敢于直面生活痛点、敏锐捕捉凡俗生活中的幽微。少一的文学观之一,就是要写出好看的小说,他有着令人愿意倾听的叙事本领,在绵密朴拙的描写中,自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真切感染力。他的小说因此具有中国人喜爱的故事性,一个个凡俗生活中的烟火传奇在他笔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情节饱满,余味无穷,透出让人思索的人生底蕴。
同时,他所反映的公安题材和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鲜明的善恶褒贬之中,既有执法如山不可违背的法律尊严,也有世道人心民间道德的价值取向,读者很容易把自己摆进去,与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心灵启示和审美的愉悦。他为每部作品设计出一种好的结构,让不同的人物相互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人物性格在故事中得以较好的展现。他所塑造的公安干警有血有肉,各有个性,人物的棱角张弛有度,生动表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理想道德追求,以及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冲突,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醒世价值,是对正义热切的呼唤与礼赞。
少一有着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二十年的文字经验,善于透过生活表层揭示事物本质,作品喜用开门见山而又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的创作手法。他的语言饱蘸着生活的原汁原味,生动鲜活,且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具有浓郁的湘鄂西地域特色,并略含讥刺、辣而不俗,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表现。他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心应手,为故事的演进提供了艺术张力。
少一写出了小说《绝招》,而支撑他写出这些作品的绝招来自于生活,以及他对生活所投入的热烈情感,相信读者能由此读出作品的道德、筋骨和温度。
2018年11月21日
少一,本名刘少一,土家族,大学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2013年开始文学创作,2015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已在《当代》《民族文学》等全国20多家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一百多万字,多部作品被《中华文学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物转载,中篇小说集《看得见的声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绝招》入选2018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获公安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金盾文学奖,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土家族优秀作品奖。多部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现供职于湖南省某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