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时代是出卷人
走进井冈山,正是春天,距井冈山市宣布脱贫摘帽已经一年零一个多月。精准扶贫是人类历史上最壮阔的画卷,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最庄重的承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率先脱贫又赋予井冈山新的时代意义。
春风送爽,我夹杂在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当中,瞻仰北山烈士陵园、踏访茅坪八角楼毛泽东主席旧居、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造访神山村的足迹……这一切,让我的身心受到强烈震撼,更加坚定了描绘这个史诗般的新时代的信念。井冈山的昨天,与今天这个璀璨的时代交相辉映,它的历史和现实连缀成一部壮阔的史诗。
无论春夏秋冬,走进井冈山都能感受到一团圣火般的热忱。尽管革命斗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井冈山的红色基因依然没有改变。作为红色摇篮的井冈山,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和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粟裕、谭政、黄克诚等众多将帅。井冈山被当之无愧地称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圣地。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村一镇都凝结着英烈们血与火的传奇。据不完全统计,井冈山斗争时期,仅这块热土上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有4.8万余名。巍峨的丰碑,是烈士的忠魂垒建;一座座雕塑,重现了英雄的风骨。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说,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到井冈山参观访问,烈士陵园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必去的地方。在参观中,一幅幅照片、一尊尊雕塑和一幕幕战争模拟场景以及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再现了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大家的心灵受到震撼,更加深切感受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井冈山,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使命无惧任何险阻,始终挺起精神脊梁,让我们触摸到共产党人跳动的脉搏和百折不挠的灵魂。
高山仰止。井冈山之高,令无数人仰望,并不是指它的海拔高度,而是指它的精神高度。井冈山精神,引领了后来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等中国精神的绵延不绝。如今,井冈山精神正在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攀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精准扶贫精神正在成为新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精准扶贫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挥洒无数汗水的实践过程。
仍是春天。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继2006年、2008年后第三次上井冈山。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全国多个革命老区考察,其中包括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和铜川、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这些考察,充分说明党中央对于红色文化的高度重视,也强调了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他和乡亲们一起打糍粑,给贫困户送去年货,给孩子们送去书包,向乡亲们拜年并与村民一一热情握手。习近平总书记用浑厚的中音亲切地说:“我对井冈山怀有很深的感情。这是我第三次来,来瞻仰革命圣地,看望苏区人民,祝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他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他鼓励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总书记真挚热情的话语,给井冈山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嘱托,声声入耳;壮志,念念于心。前行之路,豁然开朗。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的指引下,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崛起,产业为根、立志为本”的富有井冈山特色的脱贫道路。
井冈山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上榜的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初,这里的贫困人口4638户,16934人,贫困发生率为13.8%。经过近三年的奋斗,到2016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539户,1417人,贫困发生率为1.6%。这是一个惊人的转变,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或许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于井冈山的干部、群众来说,他们经历的整个精准扶贫历程,却是一个脱胎换骨和思想洗礼的过程。
精准扶贫需要将贫困户从众多人群中识别出来。贫困户也不是绝对的平均,井冈山没有搞“大概印象、笼统数据”,而是深入思索“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用庖丁解牛的方式进行解剖,创新了“红黄蓝”三卡识别机制——红卡为特困户、蓝卡为一般贫困户、黄卡为2014年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针对三卡贫困户,施行不同类别的帮扶政策,做到精准脱贫。
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党和政府尽一切所能,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贫困群众各种帮助。扶贫干部像对待亲人一般给贫困群众送慰问金,送米和油等生活物资。送钱送物只能解决一时之需,要真正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还需要对症下药,筑牢“两不愁三保障”防线,“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寻找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路子来。
我在井冈山各乡村走访,目睹党员干部用行动为贫困群众“开处方”。他们牢牢抓住“精准”这一“纲领”,把握产业、安居、保障、基础设施四大关键,把“有能力”的“扶起来”,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扶不了”的“带起来”,实现个个有资产性收益;“带不了”的“保起来”,实现人人都有兜底保障;“住不了”的“建起来”,实现户户有安居住房;“建好了”的“靓起来”,实现村村面貌有提升。党员干部人人口念扶贫真经,贫困群众个个奋勇争先,一幅你追我赶的脱贫画卷在青山绿水中徐徐展开。
在井冈山见得最多的,莫过于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齐心协力,为脱贫攻坚而奔跑繁忙的景象。连接待我的干部群众,与我交流都是见缝插针。他们带我走访村组,有时候甚至让我觉得自己的到访妨碍了他们的工作。须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大摊子没完没了的事,都是围绕着精准脱贫这一中心工作而展开。
在精准扶贫脱贫的岁月里,井冈山的干部群众几乎是不分白天黑夜,称之为“白加黑”;没有周六、周日,称之为“五加二”,人人都恨不得再生出三头六臂来,把脱贫工作做得彻底,让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在党员干部眼里,贫困户的事是头等大事。自己家里的事可以耽搁,但贫困户的事却绝不能耽搁。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从省委书记挂点,到市委书记亲临一线指导,井冈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乡镇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与人民群众一道同心同德,共同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奋斗之歌。
有人步韵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填了一首词,反映井冈山人民以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精神,向贫困宣战——
精准旗幡招展,扶贫战鼓相闻。
贫穷围困万千重,党员干部齐动。
苦干加实干,更加汗水真诚。
率先摘帽广传捷,报道贫困宵遁。
在脱贫攻坚战场,井冈山市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没有前方后方,即便市委书记刘洪也并不比任何一个党员干部轻松。与他的谈话,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精准脱贫”“群众”“产业”“机制”等。他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困难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率先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井冈山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抓住“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三个关键,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
依然是春天。2017年2月26日,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轰鸣的礼炮,没有举山欢庆的场面,却有密集闪光灯的聚焦,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向全国宣告,有井冈山人民的奔走相告……
这一天,井冈山市在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
这一天,距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井冈山考察、指导,跨过了整整一年的时光。
这是全国精准脱贫战线报告的第一个脱贫摘帽喜讯!
这是江西全省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后的又一重磅喜报!
2017年这一年,离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恰好是90周年。
2017年2月,正是春回大地之时,井冈山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块垒,难以释怀。他曾经多次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这个春天,井冈山宣布率先脱贫摘帽,是对无数长眠地下的英烈最好的告慰!一位不知姓名的井冈山群众写下一首《七律·咏井冈山》——
五指青峰俏井冈,流泉飞瀑好风光。
杜鹃花海红星耀,凤尾竹坪明月朗。
故地品茗忆旧事,新园煮米话情长。
莺歌燕舞黄洋界,老表千家乐小康。
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井冈山作为全国三大分会场之一,为全国人民献上了一场激情澎湃、气势恢宏、绚丽多姿的盛大演出。这是井冈山率先脱贫后的一次震撼亮相,充分展示了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的豪迈激情和精神风貌。井冈绿,红军魂,中国梦,这是江西首次以春晚平台这一形式向全球华人展示赣鄱儿女的风姿。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这一神山村特有的形象宣传语飞越千山万水,成为井冈山脱贫摘帽的象征。
率先脱贫奔上小康征途,是井冈山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的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
2018年4月初稿于井冈山
2019年2月定稿于宁冈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