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是“理性早起”的奇点文化。
《水做的火焰:江南文化的旷世风华》打破学科边界,驱动时空双轮,一切从史实出发,凿开了封闭许久的观念石墙,走出疑古时代,重新评估江南古代文明,“全”幅展示了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世界”文明由水而起、柔极而刚的超宏观发展轨迹,将诗心、史笔与哲思完美结合,文史互证,揭示出江南文化的奇光异彩与旷世风华。
《水做的火焰:江南文化的旷世风华》素雅沉实,贴近心灵世界直言吐论,亮点闪烁,其绿色观点具有新时代破题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未来已来,书中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感叹,字里行间充满着东方特有的文化自信、“中国主义”与雄性的阳刚之气。
歌德说,思考比了解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观察之趣,就像与一个新世界相遇。远古时代,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先人从洪水、血水、汗水、泪水中走来,坎坷而艰辛。他们犹如苔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苔”是低等的隐花植物,它可能起源于绿藻,出现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是现存最原始的植物。在农村长大的我打小就熟悉它。苔在墙角、树洞、石缝、草丛皆有,分布于全球各地。这些低至泥土、丛簇翠绿的微小植物从不起眼,只有被踩踏、铲除、忽略的分儿,更少有人知它也会开花。
江南古人与苔藓一样,源远流长,虽生在“下下”之地的“卑湿”处,不引人注目,不被人喝彩,但从不自惭形秽,不顾影自怜,仍执着地释放青春,静默开放,笑对世界。“白日不到处”“苔花如米小”,是客观,也是事实;“青春恰自来”“也学牡丹开”,是不可企及的生命风采。不仅如此,它虽小,却是自然界的拓荒者!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地球上的泥巴是从哪里来的?数据显示,约4.58亿年前,河流沉积物中泥巴成分约占1%,这个数值在此后1亿年里稳步上升。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增长不是冰期作用和板块运动导致的,而是由寒武纪剧烈的地球板块运动导致的地球大气氧含量上升带来的,带来“泥巴革命”的可能就是兴盛的苔藓植物,约4.3亿年前有较深根系的高等植物诞生并传播开来,才使泥巴进一步增加。苔藓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成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物,还可保土蓄水、做燃料、做草药……可见,小植物也有大作用、大境界,小人物也有大格局、大气场。
徐国保,1942年生,江苏句容人,作家、文史学者、高级经济师,主要专著:《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绿色经济的崛起——破解世纪三大难题的中国实践与思考》,主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和政策》《振兴之路——来自苏州企业家的报告》《新时期党的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用经济法教程》《企业经营管理》等九本,撰写“导论”与统纂修改《苏州工业基本现代化研究》,参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史》,发表各类论文79篇。
第一章 沧海桑田的文明之光
一、地陷东南蕴奇藏珍
二、首显曙光国家出世
三、日长夜大稻桑之源
第二章 因水结缘的经典传奇
一、以水为媒南北相融
二、震泽底定人杰奔吴
三、舟楫为马旷世风华
第三章 独一无二的神秘古城
一、象天法地因水而生
二、古城雄姿世界之最
三、处处珠玑本真之美
第四章 湖海锻造的吴越奇人
一、断发文身水中火焰
二、带经锄野文化昆仑
三、外柔内刚理性之光
第五章 国朝第一的书画艺术
一、鸟虫书体首创字艺
二、大家辈出冠绝古今
三、兰亭新序推陈出新
第六章 因水而生的家国情怀
一、江南之胜独在于水
二、勤救世主自救自度
三、天下一家江河握手
第七章 壶中天地的奇观意境
一、春秋西湖吴王苑囿
二、四大名园中国之最
三、意境见长居尘出尘
第八章 水韵绽放的天籁神曲
一、水韵神曲古之遗音
二、百戏之祖誉满天下
三、烟水滋养最美声音
第九章 绿水青山的地上天宫
一、唯实求真自强不息
二、转型升级江海潮涌
三、中国主义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