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2012年8月17—22日“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18篇论文,内容分为早期丝绸之路和早期秦文化两个主题。早期丝绸之路论文涉及甘青地区新发现考古遗存研究和旧有考古资料的整理及东西方早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两大方面,内容涉及科技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本书收录了《“过渡类型”遗存与西城驿文化》、《新见寺洼类文化遗存的初步认识》、《论早期秦文化的两类遗存》、《阿尔泰出土的匈奴时期铜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初步观察》等文章。
2004年早期秦文化考古项目开展以来的主要工作及收获 早期秦文化考古联合课题组
“过渡类型”遗存与西城驿文化 李水城
西城驿遗址二期遗存文化性质浅析 陈国科 王辉 李延祥
新见寺洼类文化遗存的初步认识 张天恩
四坝文化陶器的两种关联因素和马家窑一四坝文化系统 朱延平
从石峁遗址的石人看龙山时代晚期中国北方同欧亚草原的交流 郭物
东天山地区公元前一千纪古代游牧民族考古学文化观察 马健
论早期秦文化的两类遗存 梁石
黑水、长人与不死民——略论战国秦汉时期月氏、乌孙与塞人的融合 邵小龙
清华简《系年》秦人起源章与早期秦人在陇上的活动 马智全
秦汉时期长安至陇山段丝绸之路考察研究 田亚岐 杨曙明 刘阳阳
阿尔泰出土的匈奴时期铜镜 A.A.提什金H_H.谢列金著 张良仁译
中国甘青地区齐家文化时期的农业双向传播 董广辉 陈发虎 王辉 贾鑫 任晓燕 赵志军 吴小红
中国北方畜牧业起源新探——以朱开沟遗址为中心 魏坚 任冠
狗与先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战国秦墓最近出土的狗肉汤谈起 吕宗力
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初步观察 刘羽阳
“失蜡失织法”商榷 周卫荣黄维
古代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时期的硅酸盐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 干福熹
“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蒋超年
《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充国墓地,东北以陈家大沟为界,长约1500米,行政区划属于白土崖村、李崖村、仪坊村。遗址背山面河,地形较为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370—1450米。大体以清水县至张川县旧公路及天平铁路为界,其东南部为一级台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西北部为二级台地,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遗址总面积至少在100万平方米以上。2010、2011年进行了两次发掘。
李崖遗址二级台地西南部有一座地面可见残段城墙的古城,被称之为白土崖古城。为搞清楚该古城的年代及性质,2010年首先钻探和发掘该古城遗址。通过对城内建筑基址、灰坑以及城墙的解剖发掘,确定了该城始建于北魏。结合文献记载,初步判断该城是北魏时期的清水郡城。2010年在二级台地白土崖古城内外钻探面积约30万平方米,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重要遗迹单位。后将钻探重点移至一级台地中部进行,钻探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现十多座土坑竖穴墓及数十座灰坑,随后开探方5个,发掘了4座土坑竖穴墓和20余座灰坑,年代均为西周时期。
2010年度的发掘取得初步成果,表明了李崖遗址的重要性。但2010年发掘的西周时期遗迹单位尚少,遂于2011年度继续进行发掘。钻探工作于6月初提前进行,主要在一级台地东北部钻探,至11月底包括2010年在内,一级台地钻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共探明竖穴土坑墓60余座、灰坑百余座,没有发现夯土建筑迹象。根据钻探提供的线索,2011年度以发掘墓葬为主,并在墓葬探方范围内清理灰坑。共开探方18个(包括扩方),除了在2010年发掘点附近一级台地中部布方发掘2座墓葬外,主要发掘区移至一级台地东北部。由于墓葬分布相当零散,各探方多不相连,地层堆积亦有所不同,但大致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