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重点靶区和试点区——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提出我国耕地资源“生态、粮食、权益”三个安全的重要策略;适时地提出国家需要的一套能够充分考虑各个方面、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国家可控、部门可践、制度可容、经济可行、农户支撑、区域协调的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及其保障机制的政策。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本书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及其保障机制研究”(项目号14AZD031)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后形成的。
我国自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来,在保护国家耕地资源安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保障粮食产量十二连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耕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生态问题也随之凸显,为此,2014年起,□□相继在重要会议和重大文件中提出了“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湿地生态效应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适度有序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需求。
本书以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重点靶区和试点区——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域,针对我国这一重要粮食产区耕地集约利用带来的地下水超采等生态环境问题,在耕地保护进入转型阶段的关键时刻,适时地提出一套能够充分考虑各个方面、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国家可控、部门可践、制度可容、经济可行、农户支撑、区域协调的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及其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落实党和国家提出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部署,□终成果具有以下意义。
1)本研究可为黄淮海平原实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本书通过收集详细的多源、多尺度的基础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和水均衡模型,对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利用与地下水下降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揭示了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并通过实地调研加以验证和修正,以保证不同区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方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研究可为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实施后实现粮食安全稳定提供科学路径。通过“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目标下整个区域的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差的测算,获得了区域内部休养生息战略可能的产能损失量以及可能的产能补充量。同时,通过分析□□小麦贸易市场,分析战略实施对中国小麦进出口数量和□□粮食市场的影响,为实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粮食安全的稳定提供科学支撑。
累积发表文章80多篇,其中SCI 8篇,SSCI 2篇,EI收录17篇;完成《大都市区域耕地利用与保护》、《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研究》专著2部,主编研究生教材《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一部,参编教材五部,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报告10部;本人的研究专著《大都市区域耕地利用与保护》 获得2
序
前言
□□部分 引言
□□章 研究背景、内容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政策的总结与借鉴
2.1 国外休耕政策梳理
2.2 我国休耕政策梳理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机理研究
第3章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及利用特征分析
3.1 黄淮海平原概况
3.2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
3.3 耕地资源空间变化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变化分析
4.1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量的变化状况
4.2 黄淮海平原广义农业可用水量
4.3 黄淮海平原农业对水资源的利用变化分析
4.4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时空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变化效应分析
5.1 单元网格水量平衡法
5.2 建设用地水平衡
5.3 耕地水平衡
5.4 生态用地水平衡
5.5 流域地下水蓄变量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黄准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分区与战略方案
第6章 基于农户调研的耕地休养生息区划形成
6.1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理论区划
6.2 农户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6.3 基于农户调研的耕地资源休养生息区划形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黄淮海平原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方案确定
7.1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区划确定
7.2 黄淮海平原各省市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情况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黄准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效应研究
第8章 黄准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的生态效益评估
8.1 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虚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效果
8.2 生态效益评估概述
8.3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的水文调节生态效益
8.4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的空气净化生态效益
8.5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的气体调节生态效益
8.6 黄准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的生态效益
8.7 生态效益评估与生态补偿标准的关系
8.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黄淮海平原农户关于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意愿的调查与评估
9.1 农户对休养生息政策的认知与响应
9.2 典型区农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9.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0章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对粮食产量影响的评估
10.1 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计算
10.2 耕地可持续产量差计算
10.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相关保障机制
□□1章 黄淮海平原耕地利用强度控制保障机制
11.1 “超采区休耕,潜力区提产”的耕地利用调整对策
11.2 调整耕地占补平衡策略
11.3 实施黄淮海平原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
1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章 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实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2.1 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实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12.2 研究方法与案例区域概况
12.3 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机会成本法
12.4 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意愿调查评估法
12.5 农业生态补偿的条件性:监督管理
12.6 农业生态补偿的效率:节水效果分析
12.7 政策建议
1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章 黄淮海平原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政策与□□小麦市场保障程度
13.1 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生产情况
13.2 中国小麦的贸易情况
13.3 黄淮海平原不同休养生息情景下的小麦□□市场变化模拟
13.4 本章小结
13.5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4章 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实施的农业政策保障机制
14.1 基于经济学理论的耕地休养生息战略分析
14.2 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相关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分析
14.3 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战略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
14.4 本章小结
14.5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