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记述了诸葛亮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高卧隆中的贤才;走上政治舞台;联吴抗曹收复荆州;三国鼎立成帝业;辅后主南征北战。
版权信息
高卧隆中的贤才
命途多舛
求知若渴
抱负远大
腐朽的政权
走上政治舞台
刘备的崛起
三顾茅庐
无处容身
联吴抗曹收复荆州
联吴抗曹
赤壁鏖战
巧夺荆州
进师益州
三国鼎立成帝业
汉中称王
痛失猛将
天下三分
一蹶不振
辅后主南征北伐
平定南方
首度北伐
奇谋败魏军
命绝五丈原
命途多舛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出生了。这一年,在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的一个普通官吏的家里,也降生了一个小男婴。这个孩子极其平常,没有人想到他的名字将会流芳百世,他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是东汉末年的泰山郡丞,所以他也算是名门子弟。在诸葛亮3岁的时候,母亲就病故了。母亲死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没过几年,父亲也去世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结束了在洛阳游学的生涯,回来侍奉继母,并和继母一起迁居到江东。年幼的诸葛亮只好和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叔诸葛玄。后来,朝廷另派朱皓代替诸葛玄之职,无奈之下,诸葛玄只好另寻他职。诸葛玄与荆州刺史刘表是旧交,相知甚深,因此就带着诸葛亮兄弟前去投靠。他们一家就来到了襄阳,并很快和当地的名门交往上了。
当时,荆州管辖襄阳、南郡、江夏等七个郡,襄阳是荆州的省会。荆州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湖北、湖南、河南的南部和广东、广西的一部分。襄阳实际上是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它还是连接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由于北方战乱,那里的士大夫纷纷到襄阳避难,因此聚集了众多人才。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了,诸葛亮就带着弟弟买了几亩薄田,搭了一间茅庐,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他们过着躬耕自足、粗茶淡饭的平静生活。
求知若渴
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县西。那儿环境优雅,林木苍翠。诸葛亮的茅舍西边,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岗名为卧龙岗,因此诸葛亮以卧龙先生自居。除了耕种田地,他经常攀登到小山上去,吟诗奏乐以抒发胸中情怀。相传山上有一块抱膝石,是诸葛亮隐居于此时经常抱膝长吟之处。
诸葛亮不仅非常聪明,而且过目不忘。他读书十分刻苦,还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他读书也不像别人那样只是死记硬背,而是只求畅晓文章大意,记住其中精华的部分。汉朝的文化思想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因此大家只读儒家经典。诸葛亮却并不这样,他如饥似渴地读遍诸子百家的著作,对天文、地理、历史、兵书也无一不精,说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一点都不为过。他在隆中耕田的时候,受到过老农的指点,掌握了许多天气常识。
诸葛亮十分喜欢研究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因为它言简意赅地记录了各种战术战略,蕴涵了无穷无尽的军事策略。对这本书,诸葛亮可以倒背如流,他还经常在棋盘上演示书中提到的作战方式,并推演阵法。后来,比诸葛亮年长,与他亦师亦友的名士黄承彦见他如此醉心兵法,就告诉他想要精通阵法应该去求教庞德公。
襄阳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是诸葛亮的姐夫。庞德公很有见识,诸葛亮非常尊重他。每次去探望庞德公后,诸葛亮都获益匪浅。听了黄承彦的建议,诸葛亮连忙赶往庞德公隐居的鹿门山。见到庞德公后,他将自己写下的对《孙子兵法》的见解和绘制的阵图拿出来,请庞德公指教。庞德公看后告诉诸葛亮,兵不在多而在精。《孙子兵法》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作战方式,步战、骑战、车战、舟战、夜战、昼战、威战、骄战、赏战、罚战、实战、虚战等等,能够操纵自如,都离不开一个“变”字,而其精妙之处全在“计”、“谋”二字。庞德公还把自己花了半生心血研究兵法的成果——八卦到八阵的推演教给了诸葛亮。经过苦心钻研,诸葛亮终于把八阵草图画出来了。
和诸葛亮交往的还有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的老师,很有学识且精通八卦算术。司马徽带着诸葛亮到处游学,还到过古今兵家鏖战的战场,这使诸葛亮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