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中国城乡贫困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扶贫政策的演变及挑战,分析中国减贫工作面临的□□国内形势与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梳理和总结□□经验,提出了2020年后中国减贫新愿景,即到2035年建立城乡融合的贫困治理体系,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减贫战略方向。同时,本书提出了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需聚焦的五个重点问题: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研判、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城乡统筹的贫困治理体系的建立、基于权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扶贫投入的财政金融改革,以期为新的减贫战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陈志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讲席教授,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任英文SSCI杂志《中国农业经济评论》主编、杂志《□□农商管理评论》执行主编,曾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资源经济与社会学系副教授、《加拿大农业经济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食物经济与政策、反贫困研究、南南合作机制与影响等。近年来,陈志钢教授主持了盖茨基金会、世界银行、英国□□发展部、亚发行、世界粮食计划署、国家自科基金等项目 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100余篇,出版专著 6部。其研究成果被中国□□、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机构采用,产生了广泛的政策影响。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中国贫困的现状和趋势
第三节 中国扶贫政策和扶贫体系的演变及挑战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挑战
第五节 □□减贫经验
第六节 2020年后中国的减贫战略重点
第二章 中国城乡贫困现状
□□节 中国贫困测量和数据
第二节 中国城乡贫困现状研究
第三节 中国农村精准扶贫阶段扶贫取得的成效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中国扶贫政策演变、现状及挑战
□□节 中国城乡扶贫现状
第二节 中国扶贫的成效、挑战及政策选择
第四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减贫作用
□□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减贫效果与影响
第五章 □□贫困的现状、测量及瞄准
□□节 □□贫困状况
第二节 □□贫困测量
第三节 □□贫困瞄准
第六章 转型期□□减贫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节 □□城市减贫经验
第二节 □□社会保障经验
第三节 □□贫困治理
第四节 □□减贫经验总结与借鉴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图目录
图1-1 不同贫困标准下的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
图1-2 2011~2017年农民工人数及变化趋势
图1-3 1996~2016年城乡□低生活保障人数及比例
图2-1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变化趋势
图2-2 “十二五”期间不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变化状况
图2-3 “十二五”期间中国五等分收入组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
图2-4 “十二五”期间不同地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
图2-5 “十二五”期间不同地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变化
图3-1 2012~2016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
图4-1 □低生活保障人数
图4-2 低保覆盖的地区差异(2015年)
图4-3 □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
图4-4 低保标准的地区差异(2017年第二季度)
图4-5 2002~2016年各级财政支出低保资金情况
图4-6 2007~2016年农村五保供养情况
图4-7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
图4-8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
图4-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图4-10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
图4-11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
图4-1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情况
图4-1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
图4-14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数量
图4-15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态柱形图
图4-16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态折线图
图5-1 世界□□贫困分布图
图5-2 1820~2000年□□主要发达国家□□贫困减少情况
图6-1 2017年世界人口分布:城市(按人口数划分)与农村地区
表目录
表1-1 2013~2016年全国贫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情况
表1-2 2015年中国城乡及农民工贫困发生率
表2-1 多维贫困测量指标、权重及剥夺临界值
表2-2 多维贫困测算变量释义与说明
表2-3 研究采用的样本构成
表2-4 不同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区域分布
表2-5 不同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收入与消费交叉组合贫困发生率
表2-6 中国农村贫困户的特殊人口特征
表2-7 中国农村收入贫困人口年龄结构及区域分布
表2-8 中国农村消费贫困人口年龄结构及区域分布
表2-9 多维贫困指标中单维贫困者占农村收入或消费贫困人口的比重
表2-10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估计结果
表2-11 中国不同区域农村多维贫困指数(MPI)按指标分解及其贡献
表2-12 中国农村N维贫困下人口及其比重
表2-13 各省(区、市)贫困人口占比
表2-14 片区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
表2-15 不同标准下中国农民工贫困发生率
表2-16 中国农民工收入与消费交叉组合贫困发生率
表2-17 中国贫困农民工家庭的特殊人口特征
表2-18 中国农民工贫困人口年龄结构及区域分布
表2-19 多维贫困指标中单维贫困者占农民工收入或消费贫困人口的比重
表2-20 中国农民工多维贫困估计结果
表2-21 中国不同区域农民工多维贫困指数(MPI)按指标分解及其贡献
表2-22 中国农民工N维贫困下人口及其比重
表2-23 1981~2013年中国城镇贫困测度及其变化状况
表2-24 2007~2016年中国城镇低保人口、低保人口比重及其变化状况
表2-25 中国城镇贫困发生率区域分布
表2-26 中国城镇收入与消费交叉组合贫困发生率
表2-27 中国城镇贫困户的特殊人口特征
表2-28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年龄结构及区域分布
表2-29 多维贫困指标中单维贫困者占城镇收入或消费贫困人口的比重
表2-30 中国城镇多维贫困估计结果
表2-31 中国与不同区域城镇多维贫困指数(MPI)按指标分解及其贡献
表2-32 中国城镇N维贫困下人口及其比重
表2-33 农村妇女贫困FGT(α)指数测度及分解
表2-34 城镇妇女贫困FGT(α)指数测度及分解
表2-35 农村儿童贫困FGT(α)指数测度及分解
表2-36 城镇儿童贫困FGT(α)指数测度及分解
表2-37 老年贫困状态
表2-38 老年贫困人口的特点
表2-39 2013~2016年全国贫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情况
表3-1 2012~2016年中国与低收入人群福祉相关全国一般预算支出变化
表4-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表4-2 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十等分分组的低保参与者分布
表4-3 社会救济的反贫困效果
表4-4 低保反贫困效果的地区差异
表4-5 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的比较
表4-6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衔接
表4-7 农村低保户与建档立卡户的特征比较
表4-8 家庭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
表4-9 有6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的养老金收入覆盖情况
表4-10 各项养老金收入的减贫效果
表4-11 报销医疗费占医疗支出比重
表4-12 报销医疗费的减贫效果
表5-1 世界银行采用的□□贫困标准
表5-2 OECD成员国及中国部分年份的GDP以及人均GDP情况
表6-1 2016年东南亚主要国家城市贫民窟情况
表6-2 OECD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