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和宁波、淮安、无锡、扬州、苏州等大运河沿岸城市(以及其沿岸特色城镇)的考察,作者将向读者讲述讲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变迁、介绍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情风俗,并试图将整个叙事置于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之下,与此同时,作者也会着重讲述自己沿途的见闻,并借此想读者展示整个中国在现当代的快速变化和发展。本书原创,无政治问题、无保密问题、无版权问题,有相当的可读性。提请复审。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一处超大规模的线性文化遗产,她促进了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中国的统一和完整、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运河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外国读者,甚至中国读者,对于大运河的重要性却不甚了了。通过对大运河(以及其沿岸特色城市、城镇)的考察、对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相关人物的访谈,作者将向读者讲述讲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变迁、介绍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情风俗,并试图将整个叙事置于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分析大运河的实际以及象征意义,与此同时,作者也会着重讲述自己沿途的见闻,并借此想读者展示整个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大运河之于昨日的中国,就是全球化之于今日的中国,而当今大运河区域的发展象征着这种新旧结合的力量。正如历史上的中国如果没有像大运河这样可行的交通运输系统就无法运作,没有可行的全球化,当代中国就无法繁荣。正如大运河有时会泛滥、淤积导致无法通航,除非我们努力保持全球化的活力,互惠互利,它也会瓦解。
真的非常幸运。老实说,一个人来中国旅游心里多少有点害怕。其他外国人对在中国居住倍感兴奋,但他们也提起过同样的感受。很难说清楚到底害怕什么,你就是觉得只身去心里不大自在,尽管只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而已。于是,我决心采用别的方式游览中国,不住便宜的青旅和经济型酒店。不知怎的,这促使我上网搜索,然后找到了中国的一个寄宿家庭项目。后来几年,这种项目越来越普遍,所以在2004年能有此机会,我的兴奋激动真是难以言表。至少这正是我苦心寻找的:有机会深入当地人,并了解他们生活变迁的经历。参与项目相当简单,只需每晚支付三四十美元,这在当时其实费用不低;然后他们会给一张英文便条,写着你可以住在某人家里。如果你是从国外来的,那么他们会去机场接机。既然有此机会,我就这么做了。
裴大卫(DavidPickus)出生于美国芝加哥,2013年移居中国,目前为浙江大学的“国际组织与国际发展项目”授课。1995年,他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德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他先后 赴詹姆斯 · 麦迪逊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历史和人文 学科相关课程。在此期间,大卫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居住了一年。来杭州之 前,他于2013年至201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世界历史。除了记录对中国的印象,大卫还致力于中欧和东欧历史、犹太文化 以及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学术研究。他酷爱旅游,喜欢探索未知领域,也喜欢以全新视角解读他所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