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字数,约24万字。本书由几组文章构成:一,七七、七八级一组。恢复高考,是改变中国的大事,也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这两三级大学生中,出的人才最多。二,民间校史,记述一些有历史价值的事件或事迹。三,文化小分队,是一组文学青年的文章。四,“情与谊”和“同学少年”,记述南开学子之间的纯真友谊。五,南开叙事,则是一组抒情散文,文笔优美。六,南开词典,有关南开的一些典故,有一定知识性,趣味性。七,南开日记。可以真实地反映、记录当时的学生生活,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八,附录,把当年报刊上对此书的重要评论收入,特别是陈平原的《阅读南开》,会对此书的宣传推广大有助益。拟增加一组,“百年反思”。全书文章,以叙事散文为主,间或有议论文、随笔。
在中国,真正有点儿传统,而且这传统的起源比较清楚、发展脉络也比较清楚的百年老大学,其实屈指可数。南开是其中之一。
100年前,“五四运动”爆发,按照正统教科书上的说法,中国正是从1919年开始,以“五四运动”爆发为标志,正式进入“现代史”,此前,则是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将近80年的“近代史”。周策纵认为,“五四运动”在其广度和意义的深度方面,是此前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活动都不可比拟的。这段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觉和活动,“是一件具有全世界性意义的事”。“近代中国大多数领导人物,从文学、哲学,到经济、政治等各界,大都受过‘五四’时代的教育和训练,而且多因参与这场运动才开展他们一生的事业。这次经验一直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南开大学就诞生在这一年。对中国来说,这个年份是后面一系列巨变的一个开端。这短短的100年,世界变化太大了。这变化之大,远超乎此前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一座学校,主体当然是老师和学生。一座学校的生命与传统的传承,说到底还是在于活生生的老师和学生们。记述历史,就是记述这些人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国家民族如此,一座学校的校史,也是如此。这些在历史长河中顺序经过的人,数以十万计,跨越百年,不可能在这样一本小书中完整体现。那么,我们只好选择一部分人,一个阶段的人。但如何用一个尺度来划分,记录一个什么范围的人,确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好像大家都比较多地用“代”这个概念。这是一个相对有区分度的划分,也是一个比较有边界的框定。而定义这“代”,则离不开时间概念,也离不开群体的设定。代与代之间的区分,年龄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的标准,但更主要的,还不是在于年龄上的差异,而是在于学术文化上的嬗变传承,在于进入社会之后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在于他们与社会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或者更概括地说,有没有属于自己这一代的较明显的“代特征”。
时间本来的确是连续的,但历史长河往往有明显的转捩点,而在这不长的一百年中就有几个转捩点格外突出,早已成为历史坐标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37年,全面抗战,南开南迁,有了后来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开新生。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开始步入正轨。1992年,市场经济全面推开,随后中国高教改革也全面展开。大学里的学生本来也是一届跟着一届地入学、毕业,似乎也难以排辈论代;但在这100年中,中国的大学偏偏就有“断代”。这“断”代又往往是长时段的,非大学自身原因造成的,典型的就是十年浩劫。
祝晓风,南开大学中文系1987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人文》学术集刊主编。文学博士。《读书》杂志原执行主编。曾在光明日报社、中华读书报、中国外文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工作。出版有文集《有声与无声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新闻作品集《读书无新闻》(东方出版社,2006)、散文集《南开风语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等。编辑《知识冲突》《南开故事》等图书若干。
八里台时光
我终身难忘的南开学生岁月李罗力
依然如故王绯
从作家梦到学者梦刘跃进
怎能忘怀我的南开韩小蕙
南开“两滴水”李建
唯有读书赵玫
乱世写大意浑水摸小鱼刘树勇(老树画画)
两次梦圆南开刘运峰
南开,南开,只把你带走王勇竞
民间校史
依旧82级张卫
咱们的“诗魂社”黄桂元
谊园逸事单正平
关于南开的点滴回忆刘方炜
《南开园》是怎样办起来的姜奇平
《新开湖》的变迁文成峰
南开风物志略张未民
文化小分队
我的肺使我爱南开赵大庆
我那遥远的水洼子胡学常
客居南开寒山
别问我是谁老莫
情与谊
南开二人转王晓晖
小爱王业明
南开,我初恋的圣地王桂香
我当报幕员侯永毅
同学少年
刘立本行状潘渊之
总是当时携手处刘立平(刘立本)
我在南开图书馆汪春泓
梦华录赵汝鹏
南开室友张克勤
光阴的故事孙勇进
南郊和南开查宪俊
我到南开来看雪张一呜
南开叙事
寂寞抒情时代张丹
……
南开日记刘岳兵
南开词典启发一默
附录一 信两通
附录二 关于《南开故事》
初版后记
一百年比八十年要厚一点儿
——再版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