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国学热、儒学热的高涨,对于《孟子》的研究也日渐成为新的焦点,一系列的研究机构以及与孔子、孟子相关的文化产业遍布国内乃至世界。孟子研究正成为山东文化的一面旗帜。该项目将对《孟子》一书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全面展现《孟子》一书的历史流变过程及流传的全貌。
孟子文献集成》是在孟子故里邹城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下,由孟子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人民出版社协同合作,共同致力完成的一项大型儒家文献的搜集、整理、出版学术工程。
一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战国时期,战争频仍,“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飒骇”(《文心雕龙·时序》),孔学既黜,儒道中衰。孟子遵夫子之道,批邪说,正人心,发扬光大孔子学说,复兴儒学,成为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传人和先秦原始儒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奠基人。韩愈论儒家道统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代代相传,言及“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又说“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送王损秀才序》)。可见,后世尊孟子为“亚圣”,称儒学为“孔孟之道”,实为孟子历史地位使然!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编着的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儒家经典着作。汉文帝时,即曾设立《孟子》学博士,全国推阐。六朝时期,玄学、佛学兴盛,儒学式微,《孟子》亦受冷落,但唐宋以后,随着孟子地位的大幅提升,《孟子》一书越来越受到统治者和学者文人的广泛重视。唐代大儒韩愈倡论中国文化道统,其《原道》之说,影响甚大,已掀“孟子热”;北宋时期,坌血子》与《论语》俱列入“十三经”之数;南宋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将《孟子》列“四书”之中。南宋统治者更将其正式列入官方之学,设焉科举考试科目,钦定为必读经典,学孟子、读《孟子》,蔚然而成社会风气。此后,孟子地位进一步提升:元文宗封孟子为“亚圣公”,尊其为“百世之师”;明清两朝更大推“四书”,地位俨然超越“五经”。《孟子》与《论语》并行,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家有之,卢诵之,“所研究者惟“四书一,所辨订者亦惟“四书””(《四库全书总目·四书大全提要》语)。孟子思想,深入人心;《孟子》之学,遍布各地;《孟子》文献,汗牛充栋。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历代《孟子》文献有两干种之多。这些文献,依孟子学史的发展,大致形成了以下几占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宋元文献多义理阐发,以朱熹《孟子章句集注》为代表;明代以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为代表,多从心性之学挖掘孟子丰富的思想内涵;清代孟子学最盛,不仅产生了以乾嘉学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崔述《孟子事实录》为代表的大量考据、辨伪着作,还出现了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的焦循《孟子正义》。大致可以说,以东汉趟岐《孟子章句》为发端,历代学者多所阐释研究。尤苴朵元以来,孟学实为千年“显学”。坌血子》文献内容所涉注释训诂、义理阐发、思想挖掘、考证辨伪等所有方面,其对孟子及《孟子》文本的研究广度、深度可谓前无古人,后难为继。尤为重要的是,历代学者秉持儒家人生理念,一生所系,立德立言,以“为往圣继绝学”为生命追求之本,往往倾一生之力终注一经。孟子文献不仅真实地展示了孟学及儒学发展的历史,也留下了代代学者治学的心路,实在是应该认真迸行挖掘整理的传统文化瑰宝。
然而,毋庸讳言,孟子文献的收集整理向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固然与二十世纪以来,儒学命运多舛有关:批孔之时,孟子亦受其累;近数十年来,“孔子热”不断升温,孟子受冷落的现象却未有大的改观,历代孟子文献迄未收集整理即是一例。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图书馆,现存宋元至清代的刻本与钞本计有一千二百余种之多。由于各种原因,百分之九十余未曾整理出版,而百分之七十以上仍处于人所罕见的尘封状态。历史的责任,现实的需要,未来的期盼,都在呼唤能有一套《孟子文献集成》的编纂出版。
二
二〇一三年四月底,孟子研究院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正式成立。时值一年一度的“孟母文化节”,同时进行的还有由邹城市、《光明日报》国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共同策划主办的“孟子公开课”开讲仪式。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部分主讲学者和与会专家对孟子研究院成立后的学术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多位专家提出了编纂《孟子文献集成》的建议。
依托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资料,依托中国孟子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门科研力量,由王志民先生牵头,邹城市政府主办,集合世界范围内的《孟子》研究专家学者,如杜维明、汤一介、陈来等,成立专门的学术编纂委员会,最大范围地整理关于两书的注解、研究资料。估计将整理八百种古籍以上,以影印方式结集出版。届时将据资金、市场等情况,以朝代为线索结集,推出普通精装、手工宣纸精装等不同版本
序
凡例
繪孟七卷
明戴君恩撰
朱子孟子或問小註十四卷
明徐方廣增注清鄭任鑰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