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汇集了著名学者何怀宏先生近年来与读书相关的文章,分为流逝
的岁月、心灵史拾零、哲人剪影、域外来风四辑。既谈到西塞罗、伯克、诺齐克、
罗尔斯、萨特、阿隆、加缪等的思想和观点,也谈到梁启超、鲁迅、陈寅恪、路翎、
史铁生等的精神与人生;既有《瓦尔登湖》、《四季随笔》、《沉思录》、克里斯
蒂小说等的评论,也有自己创作的诗般风雅而充满哲思的散文;既有读书人的寂寞
和乏味,也有读书人的偶得和暗喜;既有突然发现的相契,也有不能自已的忧伤……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
研究。翻译多种欧美伦理学、政治学经典,如《沉思录》《正义论》等,不仅对国内伦理学界,
也对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流逝的岁月
列车上
相撞之后
老友
便宜书
废弃的小楼
游子怀旧
寂寞
蚂蚁的寓言
生命与书
夕阳的宁静
梭罗和他的湖
迟到的四季
独语
另一本《独语》
林嘉文,能不能不走?
大学老师是些什么样的人?
希望在人间,希望不在人间
……
心灵史拾零
哲人剪影
域外来风
后记
《念兹在兹/名家读书》:
这几年逛书店也逛出了一些经验:如果某一处有好几个书店,我首先会去卖降价书的中国书店看看;听到哪儿有特价书市,也总是要去走一遭。即使经常是所得不符所望,但次数多了,日子久了,却也常常有可观的收获。比方说,哈佛燕京学社编的一套引得和中法汉学研究所编的一套通检,我就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基本配齐的,所费不过100多元。
买便宜书,也包括买前些年出版的图书。“文革”后这些年是越往前书价越便宜,所以看到一本好书,往往先翻翻出版年月:如果是前些年出的,绝无二话;如果是这几年重印的,买起来就有些犹豫,还存了一份买到初版书的念想。所以,对前些年出版的好书,只要凑够了钱,一定抢着买下,一时都仿佛得了“重印恐惧症”——现在我书架上的许多书就是这样抢到的。
朋友提供的信息自然重要,自己也要有耐心细细寻找。记得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我就是在琉璃厂古籍书店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找到的,漂亮的精装,每本才一块多钱,买回来真是爱不释手。后来好几位朋友闻风而去,却再也没有了。
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有得有失。有几套书,如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曾有一个时期很多地方都有,心想不慌,可很快原价的就一无觅处了。后来再印就赶快买下,因为还印还涨。这几年来,经过多次搜寻,北京书肆中尚存的较早印刷的好书已经买得差不多了,所以心中常有一个宏愿:假如能有机会到全国各大城市走走,也许还可以搜寻到一些前些年出版的便宜古籍。总之,现在朋友们来往,津津乐道的不仅是买到好书,还包括买到便宜的好书,这大概也是这一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一个特色吧。
买便宜书自然也有买到后悔的时候。几年前在大学的地摊上买了一些便宜书,书虽不是很有价值,但因为降价不少,心想总有点用处,忍不下那份诱惑,就买下了。而这几年,这些书大都搁诸箱底,既不急用,又无收藏价值,还占地方;卖给收购站吧,既费力气,又只能回收到废纸的价钱,心里还有点舍不得,还不如当初不买。故而慢慢想通了一个道理:便宜归便宜,买书还是要买确有价值的;买到有价值而便宜的书固然好,有些有价值的书即便很贵也要买,不值的则再贱也不能买。当然,有些书也并非全无价值,但不能以“总有点用处”的理由买下,否则,可买的书就太多了。
书不在多而在精,否则,就不仅占用了买更好的书的钱,也占用了放更好的书的地方了。这“地方”的问题看来倒会越来越重要,就像我曾就读的大学里一位藏书最富的老先生说的:“买新书好是好,可往哪里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