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是作者多年工作成果总结。它系统总结了淮河平原区淮北平原、苏北平原近40年浅层地下水演变;以五道沟径流站长系列“四水”转化实验数据为支撑,揭示了淮河平原坡水区水文循环与演变机理;从浅层地下水入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对河流最小生态流量、地表生态作用机理,发现了淮北平原区地表水稻种植带、水旱间作带、纯旱作带生态“三带”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响应关系,确定了淮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多目标生态管控阈值体系,构建了淮河平原区奥德姆生态管控趋势线,并选取蒙城灌区、怀洪新河水资源调控区、涡河生态管控区、骆马湖生态保护区等典型区,开展浅层地下水调控工程实践,论证了实践效果。首度偿试从地下水角度研究地表生态,创新了生态研究理论体系。对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田水利系统应对旱涝灾害风险和维护地表生态健康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王发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水文实验与水循环基础研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工作。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过程及投入情况
1.4.1 基础数据资料收集整理
1.4.2 多站点、多尺度、多区域科学实验
1.4.3 数学模型与工程标准体系
1.4.4 支撑平台投入情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淮河流域概述
2.1.1 地形地貌
2.1.2 水文气象
2.2 淮河平原区概况
2.2.1 淮北平原
2.2.2 苏北平原
2.3 地下水资源概况
2.3.1 评价分区
2.3.2 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确定
2.3.3 补给量及排泄量
2.3.4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可开采量
第3章 淮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时空分布及其演变态势分析
3.1 地下水观测站点分布
3.2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1 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分布特征
3.2.2 浅埋深代表年地下水分布特征
3.2.3 深埋深代表年地下水分布特征
3.2.4 地下水埋深变幅特征
3.3 分区演变特征
3.3.1 东部地区
3.3.2 南部地区
3.3.3 西部地区
3.3.4 北部地区
3.3.5 中部地区
3.4 埋深变化动态分析
3.4.1 浅层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特征
3.4.2 浅层地下水埋深代际变化分析
3.5 淮北平原地下水演变分布动态分析
第4章 苏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时空分布及其演变态势分析
4.1 地下水观测站点分布
4.2 代表年分布特征
4.2.1 埋深年际变化
4.2.2 多年平均埋深分析
4.2.3 枯水年埋深分布特征
4.2.4 丰水年埋深分布特征
4.3 分区演变特征
4.3.1 丰沛平原
4.3.2 沂沭河平原
4.3.3 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
4.3.4 滨海平原
4.4 埋深变化动态分析
4.4.1 平均埋深
……
第5章 坡水区水文循环模拟预报模型
第6章 浅层地下水与地表生态交互作用机理
第7章 地表生态特征与奥德姆生态管控趋势线
第8章 “三沟两田双控”实践
第9章 河湖调蓄与地表生态
第10章 成果总结
附录 部分数据分析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