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志愿者活动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和体现,承载着积极老龄化丰富的内涵、目标和行动,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逐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把握我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态势,从微观层面探究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形式的价值效应、特征和适应性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洞察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
前 言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新的基本国情,是不可逆转的经济社会的常态现象。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阶段、两步走”战略部署,这个周期恰恰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的时期。老龄化浪潮如山洪海啸般袭来,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态势显著。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加快,对中国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中予以确认,奠定了全民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基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都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在老龄问题治理上的最新认识、姿态和作为,对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推动性和开拓性意义。
国家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视程度日趋提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科学、客观、理性的认识为构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体系和顶层设计奠定了基础,也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自从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国家在“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下,在应对老龄化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以及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快马加鞭,与快速老龄化赛跑。一直以来,我们把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看作老年人问题甚至是养老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老龄事业也主要聚焦于物质层面和身体健康层面,努力加强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学者们也大多视老年人为依赖性群体,并由此探寻养护办法。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老龄科学研究依然缺少对“老年人主体地位”的关注,忽略了老年人自身的潜力,从而使来自老年人自身的“动能” 和“潜能”没有获得充分的开发。也就是说,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老年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被忽略了。因此,如何将老年人所蕴藏的资源转化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力量,就成为政府在积极应对老龄化过程中进行理念创新和老龄社会政策设计面临的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的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这些观点反映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层共识和远见卓识。强调“老”的价值,从“养”到“用”,折射出积极老龄化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受到重视。
积极老龄化重视老年人自身的价值诉求,试图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认识老龄化内在的积极力量。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中指出:“积极老龄化是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积极老龄化容许人们在一生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物质、社会和精神方面的潜力,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在需要帮助时,获得充分的保护、安全和照料。”可见,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是建立在“尊重”“权利”基础之上,把社会保护与社会参与结合起来,通过赋予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发展的权利,重新解释了老龄化的含义,并把对老年福利的理解从社会保护上升到参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老年福利建立在可持续和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基础上。它不仅承认老年人具有的积极品质,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发展动力,而且是应对老龄化、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
联合国《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把“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确立为21世纪老龄问题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把“老年人与发展”列为三个优先行动方向的首位,老年人社会参与被正式纳入“积极老龄化”发展战略,成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
同时,中国政府对老年人社会参与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从事下列活动:(一)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二)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三)提供咨询服务;(四)依法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五)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六)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七)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八)参加其他社会活动”。
与1996年版《老年法》相比,2013年版《老年法》在“参与社会发展”部分有两处修订非常醒目:一处是取消了“应当”二字,并把“国家应当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修改为“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另一处是增加了“保障”,即“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一减一增充分说明中国已经将参与社会活动视作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不单是老年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和体现,承载着积极老龄化丰富的内涵、目标和行动。其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逐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3年版《老年法》中,专门在参与社会发展的内容中增加了“参加志愿服务”的内容,这是中国首次在涉老政策法规中明确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容之一。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在“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一章中专门将“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单列一节。这充分反映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形式在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重大意义被国家所认可,并总结其经验和加以实践推广。
在实践层面,各有关部门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通过优化参与环境、搭建参与平台、拓展参与途径等措施,动员引导老年人广泛参与社会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近年来,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蔚然成风,无论是自由志愿者还是参加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均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状况得益于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也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动员、组织和推动密不可分。民政部积极发展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并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和社会服务机构广泛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指导各地开展互助养老试点,上海市推行了“老伙伴”计划,已覆盖10万受助老人和2万老年志愿者。全国老龄办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强化老年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调解邻里纠纷、参与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国基层老年协会已发展到55.4万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81.9%,老年志愿者达到20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
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社区已然成为孵化老年志愿服务队伍的摇篮。在网络上随意搜索“老年志愿者”,各地的信息扑面而来,昭示着老龄社会新的治理力量和基础正在形成。
“老年志愿服务队让余热温暖他人”;
“大荆镇:老年志愿服务队护河在行动”;
“双龙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长胜村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退休老人义务做‘陪聊师’”;
“和平社区老年人协会组织义工日活动”
“太原市《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鼓励‘以老扶老’”;
“社区里的‘最美夕阳红’:老年志愿者发挥余热”;
“构建社区新风范,‘九久夕阳红中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了”;
……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现象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促进积极老龄化理论体系的延伸与拓展,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理论内涵的充实与发展,形成对老年志愿者活动这一参与模式的价值判断与本土建构,对推动科学制定老龄政策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本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把握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态势,从微观层面探究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参与形式的价值效应、特征和适应性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洞察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
本书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构建理论框架。在明确研究主旨的基础上,建构研究的理论框架,这是本研究顺利展开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以活动理论、角色理论和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基础,构建倒“品”字形理论框架,意欲通过活动理论和角色理论来解释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行为所蕴含和体现的积极意义,以此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第二,通过梳理分析文献资料,从宏观层面概括目前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状况和类型,并进一步探析老年志愿者活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第三,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微观层面探究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所产生的价值(包括对志愿者本身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以及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制约因素。深入挖掘志愿者活动本身的内涵,即志愿者活动所承载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价值、途径和方向,以及对积极老龄化的建构。
第四,呼应主题。从参与、健康、保障三个方面说明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是本研究的深化和结论。通过介绍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老年志愿者活动,总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中国推进老年志愿者活动建设的具体建议。
通过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探讨,本书对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情况得出以下四点认识。
第一,从参与规模到组织形式,中国老年志愿者队伍呈快速发展之势,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基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促进,志愿服务已成为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渠道。
第二,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特征体现为:①发展阶段的过渡性,②实现价值的精神心理性,③运作模式的政府主导性,④参与动机的“回报党恩”与“党性”情结。
第三,“银龄行动”和社区志愿者活动是中国目前影响较大的老年志愿者活动参与平台,奥运志愿者活动对中国老年人志愿性参与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银龄行动”满足了老年人才参与的需要,初步形成了老年人才参与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创新性思路;奥运志愿服务满足了一般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需要,形成了一般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社区志愿者活动促进了老年人实现自身参与和利益需求的满足,形成了不同层次老年人日常性参与的运行机制。
第四,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形成了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特点和文化制约。具体表现有:①强调健身娱乐和便民服务而较少涉及参政、构建组织等,②热衷于参与政府主导的活动,③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最大障碍来自家庭和自身。
根据以上认识,本书得出“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实现途径”的结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拓展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使老年人参与社会真正从口号走向现实。
第二,参与志愿者活动提高了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水平。具体表现在志愿者活动的参与提升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自评健康状况也得到积极改善。
第三,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提升了社会和老年人自身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一是积极养老观的培育和实践所形成的硬实力,二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所积淀的软实力。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系统研究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本书通过对老年志愿者活动主体的调查分析,系统总结归纳出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基本特点、主要范畴、价值效应及影响因素等;同时,将志愿者活动纳入积极老龄化实践框架,也从理论上演绎了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功能与理论价值。
第二,全面总结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特点和机制。中国以往的相关研究极少,而仅有的研究稍显浅显或内容零散。本书通过宏观把握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类型、现状和发展趋势,微观探究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本质特征,总结出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等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以引导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促进其价值效应的显现和提升。
第三,提出了推进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对策建议。到目前为止,对于如何开展和完善老年志愿服务工作,中国还没有相关政策体现,老龄政策体系中对于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支持还比较薄弱,而且已有研究也没有系统的政策建议。本书在对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考察中国现有老龄政策的不足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推动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对策建议,对完善中国老龄政策体系和推动老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探索性研究,尽管从多个角度对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这一行为和方式进行了分析,但也仅属初步成果,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不少问题以及不同维向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囿于自己的学识和阅历,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
段世江,法学博士,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有关积极老龄化的研究
第二节 有关老年志愿者的研究
第三节 简要评述
第三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核心理论的意涵
第二节 理论框架的形成
第四章 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宏观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概况
第二节 中国老年社区志愿者活动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老年专项志愿者活动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趋势
小结
第五章 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微观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动机
第三节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价值效应
第四节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制约因素
小结
第六章 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机制和效应
第一节 老年志愿者活动的机制
第二节 老年志愿者活动:积极老龄化的实现途径
第七章 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经验借鉴与发展对策
第一节 国外及中国香港地区老年志愿者活动情况
第二节 经验与启示
第三节 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推进中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1 半结构性访谈提纲
附录2 受访者情况简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