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现实的疏离,使得职业打假群体始终游走在灰色地带。本期选的三篇文章分别来自学界、司法和执法部门,围绕职业打假的功过是非进行热烈争鸣,当然,职业打假群体作为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诚信社会的构建而式微。本期还精选了三篇学者文章,分别从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的视角对土地出让协议的属性、经营者集中、性骚扰的法律应对展开精彩阐释。司法是实证法学研究的重头戏,本期继续遴选了司法界关于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判决执行、公益诉讼以及司法改革的精品文章。
田禾,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专业领域包括刑法学、实证法学、司法制度;
吕艳滨,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研究员,专业领域包括行政法、信息法、司法制度。
【争鸣:职业打假的是与非】
处在十字路口的职业打假 刘雁鹏
职业打假类行政诉讼问题探析 马俊 马晓雪
市场监管视野下对职业打假的考察与思考 刘祯
【论文】
论国有土地资产让售协议之属性及行政协议的拘束力 陈新民
简化与扩围:欧盟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回顾与展望 潘宁
中国高校性骚扰及其法律应对 冉昊
论民商事法律竞合及冲突的裁判说理逻辑 杜豫苏 何育凯
司法责任制下统一裁判尺度路径的新探索 周虹 任宁
基于申请人举证责任的执行终局制度 宛敏强
财产性判项履行与减刑、假释关联机制研究 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环境公益诉讼的驱动困局与应变
——以激发原告的诉讼动力为视角 余晓龙 杨富元
我国司法机关负责人专业化、职业化特征和趋势分析
——基于2008年以来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长的实证研究 金鸿浩 胡丹
【附录】
稿件规范与注释体例
《实证法学研究》约稿函
【编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