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这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取得疫情*后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部也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北京出版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广大中小学生,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聚焦于居家学习后返校时段的典型性心理问题编著此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学生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不良症状,随着中小学校的逐渐开学,学校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上好心理辅导*课。
本书强调疫情经历所引发的积极思考,有效地将危机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是帮助学生应对和处理自己的应激反应、调整状态,提升心理弹性、培养积极的社会生活观念和态度的心理辅导课程,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实操性强、适龄性强、教育性强、内容基础强等特点。本书面向小学及初中学生,分为 3 个年龄段: 即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每个年龄段均包含 6 部分内容:重建安全感、促进社会支持、表达经历、提升效能感、生命教育、构建希望。 每个年龄段的课程根据各个单元的主题分别设置与本年龄段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该套课程配套用书有两本:一本为教师用书,一本为学生用书。 教师用书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关于帮助中小学生应对和处理应激反应的基本知识,供教师学习用; 另一部分涵盖 3 个年龄段的教学课程,每个年龄段 6 部分内容,共 18 节课。 学生用书为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课堂内外均可使用的练习册。
作为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人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安全、健康等造成了冲击和挑战。这一经历一方面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些学生会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生理、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症状;在从另一方面,这一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不寻常的经历,学习自我调节、有效沟通、相互支持、感恩他人、敬畏生命、积极应对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观念,获得自我成长。因此,在疫情过后复课时,学校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上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顺利回归校园,并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获得内心的成长。
本书是学校帮助复课学生应对和处理自己的应激反应、调整状态、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并提升心理弹性、培养积极的社会生活观念和态度的心理辅导课程。
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儿童工作智库专家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等。研究领域为心理创伤研究与心理援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主编出版图书9本,获取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委专项等20多项。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研究员。
编委会情况:本书编委会成员均为国内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方面顶级权威专家,拥有坚实的科学研究背景和丰富的一线的危机干预经验,曾持续深度参与汶川地震、特大泥石流等危机事件后的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工作。主编刘正奎研究员、编委会成员樊富民、江光荣分别为2020年中国心理学会“新冠肺炎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执行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编委会成员 张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原副主席。
方晓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苏彦捷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光荣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