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毓方,1944年生于江苏,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早年攻读日文,转事国际新闻,长期服务于《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年后皈依文化,一笔在手,犹如“乾坤圈”在握,唯觉文能补气、文能丰神、文能御侮、文能敌贼。
著有《岁月游虹》《妩媚得风流》《雪冠》《长歌当啸》《煌煌上庠》《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历史是明天的心跳》《千手拂云,千眼观虹》《金石为开》《千山独行》《寻找大师》《浪花有脚》等作品。尝谓少年比的是才气,中年比的是学问,老年比的是人品、人格。
张家界
三峡
黄山松
风云西津渡
瀑之魂
泉州帆影
烛影摇红
泉城听涛
烟云过眼
岁月游虹
夜窗外的美利坚
普林斯顿的咖啡小屋
夏威夷“无我梦中”
独钓一泓清波
犹太三星
蓝天上的虹影
跨过浅浅的台湾海峡
南风如水
一角海湾和三挂风帆
浪花有脚
渡水观音
罗尔纲:师门五年记
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
沈从文:妩媚得风流
雪冠
北大三老
古莲新韵
季羡林的“一塌糊涂”
饶宗颐:一座岛屿
南怀瑾:使鼓槌,敲老鼓
南怀瑾逸事
台北访李敖
冯其庸的南北西东
王蒙:喜对天下
贾平凹的土、浑、厚、慧
我看
爱因斯坦的脑瓜并不太笨
管窥李政道
回望钱学森
陈省身:天地不为一格而拘
情系江河的黄万里
李开复:那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
空友
附录峰峦之间的对话
《浪花有脚/名家散文中学生读本》: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26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的附近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络。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古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捡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脉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20世纪70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濛濛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象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起勇气试它一试。
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