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与电影的融合(CinematicVR)亦引发了电影语言的革新:一方面,VR带来了人类观感的极致体验与观影的全新模式,并由此催生了形态新颖的VR电影产业链;但另一方面,许多以往被奉为圭臬的视觉语法和叙事规则,在新技术面前显现出局限甚至失效。对于镜头消解与观者注意力的重获、互动叙事构建、观者的身份认同与对话机制等一系列新问题,本书将基于电影学、符号学、心理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以下四大议题,从而整体把握VR背景下电影语言演进的理论更新,并为相关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我国15个省市取样展开调查,得出了中国VR潜在用户规模已达2.86亿的结论。①综上可以看到:资本的涌入与布局,技术的改良与迭代,产业的发展与成熟,已经使得“VR+”进化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强大的生产力形式。
在虚拟现实引领的这一系列创新变革中,它与电影的融合(Cinematic VR)无疑是最富潜力亦最具挑战的领域。
一方面,VR带来了人类观感的极致体验与观影的全新模式,并由此催生了形态新颖的VR电影产业链。目前的VR电影制作主要存在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仍为传统的电影出品公司,如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迪士尼影片公司等,它们开始涉足VR领域;第二个层面大都由顶尖的VR技术公司引领,最具代表性的即为Oculus旗下的Oculus Story Studio,斥巨资相继推出了《迷失》(Lost)、《亲爱的安杰丽卡》(Dear Angelica)、《亨利》(Henry)等影片,并推出了Quill这一专门用于动画创作的工具,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过出于运营与成本考虑,脸书(Facebook)于2017年中关闭了Oculus Story Studio,②从而终止自行制作VR影片,转向提供资金资助外部创作者,并给予外界技术与实践支持,实现了大平台功能。以上两个层面均为高成本大制作,第三个层面是独立制作人的尝试。如执导过《魔鬼游乐场》(Devil's Playground,2002)、《眩晕》(The Crash. Reel,2013)等纪录片的露西·沃克(Lucy Walker)于2016年以VR形式推出了《古巴舞蹈史》(A History of Cuban Dance),其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得IMDb 给予了“此片适宜站立观看,边看边跳是最好了”③的评价。
为了集中展示与交流这些VR作品,2015年全球首个VR电影节Kaleidoscope VR Film Festival于美国成立,而Sundance Film Festival的New Frontier单元、Tribeca Film Festival都对VR敞开了大门,乃至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继2016年开设“VR影片日”之后,于2017年再接再厉,对执导《荒野猎人》(The Revenant)、《鸟人》(Birdman)等片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的VR新作《血肉与黄沙》(Carne y Arena)进行了特别展映,标志着VR电影正式走上了国际影坛。
与此同时,2016年全球第一家VR影院已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营业,而国内市场上,网络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以及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影视行业巨头也纷纷加紧了对VR内容制作的投资。可以看到,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等均设置了VR专栏,一些专业的内容制作商,如兰亭数字、热波科技、焰火工坊等,采取了自制与平台结合的运作模式,向市场提供VR内容产品。
但另一方面,在如火如荼的VR创作热潮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许多以往被奉为圭臬的视觉语法和叙事规则,在新技术面前显现出局限性甚至失效。目前学界与业界的探索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镜头的消解与观者注意力的重获;互动叙事结构的构建;观者的身份认同与对话机制等。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经验范围内进行了有益的总结,但大都停留于中观层面,仍需一种更为宏大与综合的理论视角、配合基于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去整体把握新技术背景下电影语言发展的规律。上述理论滞后与当下创作实践与技术突进形成断层,内容缺失成为现今VR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因而,对VR电影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理论研究、准确把握电影语言在这一新技术背景下演进的路径与规律显得刻不容缓。
聚焦VR电影语言研究,本书将重点探讨五大议题,包括:①VR技术概述。对VR技术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与最新的技术追踪,以期获得实时、前沿的研究成果。②VR观影的感知与行为。探讨VR电影如何多维地实现表达,观者如何在感觉与知觉层面体验电影,并在交互过程中产生行动。③VR电影的符号系统。确立VR电影符号的类别与特征,以及其与非VR电影符号的共通性与差异性。④VR电影的叙事结构。综合散点叙事论、情节空间密度论、人物驱动论及任务性交互论等现有理论成果,进一步探讨VR电影叙事的结构性与拓展性。
上海交大广播电视新闻系文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硕士(电影、电视及新媒体方向);上海交大工商管理博士。曾于香港传媒业从事媒体制作与传播工作若干年,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讲师。
第一章 VR技术概述
第一节 VR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VR技术的主要特征与技术框架
第三节 VR技术的现行缺陷与发展图景
第二章 VR观影的感知与行为
第一节 VR电影的多维表达与接受
第二节 VR电影的知觉形成
第三节 VR电影的交互形态
第三章 VR电影语言及其符码
第一节 结构主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第一电影符号学下的电影语言
第三节 VR电影语言的符号学特性
第四节 VR电影的感官认知符码
第四章 VR电影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单点叙事
第二节 蒙太奇叙事与纪实叙事
第三节 VR电影叙事的时间与空间
第四节 VR电影叙事的组合与作者
第五章 VR环境下观者的心理研究
第一节 电影第二符号学的梳理与思考
第二节 VR环境下的认同机制
第三节 VR环境下的元心理结构
第四节 VR环境下的心理迷失
附录
附录一 VR沉浸感调查问卷
附录二 VR观影者自述
附录三 VR观影实验报告
附录四 虚拟现实视域下科教影视的创作突破
参考文献
索引
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