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野下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从“社会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理念、基本概念、管理过程、操作要领进行了全面介绍,阐述了“社会治理”的理念内涵和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义,对社会稳定风险的种类做了系统分析,着重强调了易被忽视的系统性社会稳定风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风险点、风险种类、风险征兆、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等概念的内涵和逻辑关系,为理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逻辑框架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对困惑管理部门的一些制度建设问题、监管方式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对困惑评估人员的一些常见困难、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编制稳评报告时经常出现的错误现象提出合理化的编写建议。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适合从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操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人员阅读,并可为有关政府部门和中介评估机构提供理论借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风险治理体系是一个重要方面。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诸多风险因素,如果国家风险治理能力不能随之转型提升,就难以防控化解这些风险因素,国家就可能陷入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的漩涡,导致发展成果前功尽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两个奇迹”,即经济长期发展的奇迹、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主要有赖于党和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懈努力,对风险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国际风险因素交错缠绕、愈发复杂,对国家风险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华民族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提升国家风险治理能力,战胜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我国风险治理的工作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逐步发展、反复探索而形成的,它既有显著的优势、光辉的成就,也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国家风险治理实践离不开理论建设、理论指导,但我国风险治理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研究停留在传统话语体系中,对现实问题缺乏解释力,还有一些研究机械套用源自西方学界的理论,不接中国社会现实的“地气”。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风险治理工作缺乏充分指导,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够。
很明显,我国的风险治理在内容和方式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不同,对其展开研究需要立足我国风险治理的实践,借鉴西方学术思想,进行本土化探索,形成富有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的理论体系。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理论研究部门、学术机构和实践部门进行深度合作。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社会影响评价
二、国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节 本书内容和特色
第二章 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
第一节 社会稳定的含义
一、政策研究部门的理解
二、学术界的理解
三、本书的理解
四、维稳工作的范围
第二节 关于当前社会稳定整体状况的分析
一、两种趋势的赛跑
二、高速社会变迁
三、单位制解体
四、社会矛盾
五、治理能力
六、补齐短板,赢得赛跑
第三节 “社会治理”理念
一、理念创新
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三、创新治理方式
第四节 当前维稳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观念误区
一、重实践轻理论
二、重发展轻稳定
三、过度政治性解读
四、理论视角单一
五、重事件轻系统
六、忽视社会自我组织能力
七、法治思维弱
第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概述
第一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义
一、发展历程
二、两种类型
三、重要意义
第二节 当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二、制度不完善
三、评估主体不明确
四、第三方机构缺乏独立性
五、评估范围模糊
六、公众参与难以保证
第三节 两个层面的社会稳定风险
一、风险概述
二、系统性风险
三、事件性风险
第四节 几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社会稳定风险点
二、社会稳定风险种类
三、社会稳定风险事故
四、社会稳定风险损失
五、社会稳定风险征兆
六、社会稳定风险程度
七、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四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
第五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体
第六章 评估内容
第七章 评估工作流程
第八章 评估操作
第九章 编制评估报告
第十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配套制度建设
附件一:××市2016年出租汽车更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二:新建××北至××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