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28个离婚案例,以法律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法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解读,探索夫妻矛盾的起因。书中收录案例展现的婚姻矛盾类型齐全,能够涵盖大部分的离婚纠纷。
全书一是从法律角度对案例进行专业剖析,为具有相同困惑的读者提供寻求救济的途径和规避风险方面的指导;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婚姻双方发生离婚纠纷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使得处于离婚阶段的当事人能够进行自我反省,缓解矛盾,好合好散。
在明月高悬之际,我站在玻璃窗前,望向万家灯火,回想这些年,代理的离婚案子超过百件,见证了各种家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不禁感叹,如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像明月和灯火那样给人以温暖之意,我这位家事律师怕是要失业了。不过,哪怕接不到案子,我也盼望家家团圆,充满幸福与爱。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在现实面前,我作为一名家事律师,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律师就是专门解决家事纠纷、办理家事案件的。家事纠纷,一般包括四类:离婚纠纷、三养(抚养、扶养、赡养)纠纷、家暴纠纷、继承纠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离婚纠纷占家事纠纷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曾经亲密无间、耳鬓厮磨、恩恩爱爱、激情澎湃的一对对男女,在离婚时往往处于不正常状态:或打斗,或辱骂,或分居,或冷战,或举报,或暗算,或调查,甚至杀戮。曾经的爱人不是冷若冰霜,就是剑拔弩张……表面上看,离的是婚,抢的是娃,分的是财,争的是理,别的是情,伤的是心,实为不悟。
我在办理离婚案件时,发现当事人的心理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如焦虑、多疑、忧郁、困惑、伤心、激动、愤慨、绝望,等等。他们有时心平气和,有时亢奋异常,有时郁郁寡欢,有时烦躁不安,有时伤心欲绝,特别是女当事人,情绪化、感性化尤其明显。他们往往听不进专业律师提供的好建议,甚至断然拒绝律师所做的理性分析。他们常常喋喋不休、一味地指责对方的不是,坚称之所以离婚全都是对方的过错,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他们非理性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对方,将本可以改过自新的对方推到绝境,把有可能破镜重圆的家庭彻底砸烂,以至于殃及无辜的孩子。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无风不起三尺浪。既然离婚了,肯定不全是一方的原因,双方多少都有问题。心理学上有观点认为,影响事物性质的是内归因,而不是外归因。这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这里的内因在离婚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而内因,往往表现为当事人的心理问题。那么,为什么当事人会有心理问题?为什么会离婚?是因为婚姻不幸福造成伤害而产生了心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长期积累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夫妻感情而导致离婚?
当把离婚搬到法庭上时,法官也只能解决离婚与否、孩子归谁、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夫妻矛盾的起因,更解决不了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因此,我心中便有了结合多年办案经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情结。我的领路人暨南大学法学院宋耀红教授在十几年前就提出,应该把婚姻法律和剖析人性的心理学结合起来研究。怀着这份初心,我迈进了心理学的领域,开始了家事法律与心理学的共同研究。经过几年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也悟到很多。于是,我想与两个家事律师以及几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共同探索夫妻矛盾的起因,研究三个终极问题: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以后要干什么,最终将法律和心理学结合到一本书中。
说干就干!我们从曾经办过的几百个离婚案件中挑选出28个具有代表性的案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晦涩的法律问题,解码男女玄奥的心理困惑……关于心理分析,学界有很多方法。中国人亲子关系的紧密性、相互影响性远高于西方等其他国家。结合中国国情,本书主要从原生家庭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且仅是一家之言。
本书以法律故事的形式呈现,情节触动人心,可读性强,法律分析透彻到位,心理解答润物无声,相信一定能给读者带来启迪!
问题总会有,生活要继续,没有跨不过的坎!愿各位安好。
李实忠,资深专业家事律师,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州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律业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法学会婚姻法学会理事,广州市律师协会2018年度“优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执业十多年,专攻家事法律领域,擅长利用法律技巧和心理学专业知识来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2017年,代理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次请心理咨询师介入的案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梁敏娜,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叙事心理学认证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认证心理咨询师,广州市第十三中学特聘心理咨询师,广州市知用中学特聘心理咨询师,广州朗程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特聘心理咨询师。擅长:抑郁症治疗、青少年个案辅导、婚姻家庭个案辅导、单亲家庭创伤疗愈个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