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言:“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精神分析师就是帮助来访者建造适应环境的自己真实的“心”。身为被控制者有时是没有办法的,特别是遇到强大的征服者时。不过,心灵上是不是做奴隶却是可以选择的。精神分析师常这样说: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适应环境;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适应别人。境由心造正是精神分析所追求的意境。
要帮助来访者,首先要理解来访者。感受来访者的感受,体验来访者的体验,这是我们对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解。但要真正感受与体验来访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精神分析师不断地修炼与成长。正像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所说的“穿上来访者的鞋子来感受和观察来访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学会与自己的潜意识沟通。
精神分析就是分析来访者的潜意识,同时也包括精神分析师自己的潜意识。精神分析是什么?精神分析师用心说话,来访者用心回答,这才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人与人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是两个人潜意识的“遇见”与感悟。我常常把精神分析看作是一条小船在溪流中前行。来访者与分析师同坐在小船上,来访者坐在船的前端,分析师坐在船的尾端,随着来访者漂流。来访者漂到哪里,分析师就跟随到哪里。但坐在尾端的分析师有个方向杆,它引导着来访者向健康的心境靠近。而最终能否到达理想境界还是由来访者自己决定。
精神分析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体验,包括理论的提升与专业的实践。撰写此书的最初动机是为了专业学生的学习。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正是在2001-2016年的专业教学中获得的充实、在读书与专业体验中获得的发展。教学相长,本书在动力性体验教学与个案分析、督导中得以形成。
本书是国内目前系统整合论述精神分析临床操作技术的专著,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纯精神分析理论的框架,从精神分析动力性治疗的视角系统论述精神分析的核心问题——潜意识沟通技术。同时,力求详细地描述动力性心理治疗操作技术及技术要点,力求突出实用性、具体性的特点,把深奥的潜意识理论运用到潜意识与意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沟通中。
精神分析潜意识理论从1900年诞生至今,其理论派别众多。从理论角度看,有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社会潜意识及“他者”的语言。从当代动力性心理治疗的临床角度看,有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精神分析三大学派。
经典动力性精神分析强调的是3-6岁的恋父、恋母的三角关系,治愈来访者的主要技术是把潜意识上升为意识,意识与潜意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强调的是3岁前的内心关系及早年的母婴关系,治愈来访者是通过咨访关系,以咨访关系沟通潜意识的内心关系来完成的。自体心理学强调的是母婴关系的共情及其产生的良好的自恋感觉,治愈来访者的主要技术就是共情和理解,通过恰到好处的挫折,以不能共情的方式让来访者与自己的潜意识有效地沟通。
精神分析理论,也就是心理动力学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的人格成长过程,拓展了人类自主精神的领域,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用于探索自己浩渺内心世界的最好工具,没有任何其他工具可以超过它。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许多别的学派的大师级人物,都有很深厚的心理动力学背景,这当然也是他们能够自立门户的专业上的基石。
本书从精神分析的基本理念出发,详尽阐述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解读精神分析的潜意识语言,寻求潜意识的有效沟通技术,探索精神分析潜意识沟通技术的原则、过程、设置、动力性假设、个案概念化、自由联想、释梦、面质、澄清、诠释、修通等问题。
作为教师,我在工作总结中常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对我来说确实如此;“诲人不倦”,对我来说实属难当。作为咨询师的我,“好为人师”与“善为人师”这两个意境离我很远。精神分析是感悟与体验出来的,不是教诲出来的。当我们面对“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时,不是评论它、批评它,而是要把自己的“心”敞开,打开自己的“容器”,感受与体验理论的价值与存在,进而思考自己精神分析的理念。精神分析师学习与感悟精神分析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接近潜意识,不断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与沟通,不断修通我们内心世界的症结。这是我的专业理想,也是我写这部专著的初衷与目的。
收起全部↑
张松,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X-15-063),河南省心理咨询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研究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分析。目前,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心理分析一潜意识的对话》,主编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主编3个版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小学生心理辅导”、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网络资源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事心理咨询教学、科研、咨询工作30年。1996年创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至2016年8月,累计心理咨询实践经验8000小时以上;己成功带教精神分析动力成长体验小组50个,2300个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