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形象》主要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建构进行了论述。第一章对城市品牌形象进行了概述,阐释了城市品牌形象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与城市品牌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第二章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评价了中国城市品牌的发展状况。第三章结合地标建筑、公共空间艺术、城市宣传片、品牌标志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第四章以中日、中美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品牌形象为对象进行了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城市品牌形象》既适合品牌形象研究的学生、学者阅读,也可供城市品牌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参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城市间的竞争也逐步加剧。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城市品牌形象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认知起步较晚,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虽然已经充分显露出对城市品牌的重视,但在树立城市品牌形象的举措上却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当前国际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城市品牌方面的著述,在相关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多数相关书籍都是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视角,从管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开展研究,却鲜有学者站在城市品牌的目标人群的视角进行研究。对于这些人(城市居民、旅游者、投资者等)来说,他们或许并不了解城市品牌是如何运营的,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通过自己的脚步去丈量,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触摸,通过自己的耳朵去聆听,从而建立起对城市品牌的印象。本书主要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感知要素的研究,分析城市品牌标志、地标性建筑、公共空间艺术、城市宣传片等是如何在目标群体心目中建构城市品牌形象的。当然,作为城市品牌形象建构的最终落点,目标人群对城市品牌的感知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近年来在教授《品牌文化研究与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对城市品牌形象建构形成了粗浅的见解,便想将之形成于文,与广大读者交流分享。笔者所教的研究生课程,学生来自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艺、新闻传播等不同学科,他们的观点与见解为笔者提供了多元化观察的视角。尤其是许佳倩、曹伊洁、室井文惠、贺靖然、袁紫杉、李博、张凯文、钟兴仪等同学的前期资料搜集、调查研究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囿于自身学识有限,书中存在的偏颇与谬误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萧冰,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三等奖,“中国国际包装创意大赛”金奖,入选“墨西哥海报大赛”“ZGRAF萨格勒布国际图形设计与视觉传达展”“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几十个国际国内展览。
陈昕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目前就读于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上海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与环保行动意愿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 BXW012)。
第一章 城市品牌形象概述
第一节 何谓城市品牌形象
第二节 城市品牌形象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三节 城市品牌定位
第四节 城市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
第五节 城市品牌的节点
第二章 城市品牌形象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一节 城市品牌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节 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策略
第三章 城市品牌形象应用与比较研究
第一节 城市品牌与地标建筑、景观
第二节 城市品牌形象与公共空间艺术
第三节 城市品牌形象宣传片
第四节 城市品牌标志
第四章 城市品牌形象发展与跨文化传播
第一节 城市品牌形象的更新
第二节 中日城市标志的跨文化传播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美城市标志
第四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品牌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