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犯理论的研究进展》以中国共犯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为主线,对40年来中国共犯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评价和反思。
《中国共犯理论的研究进展》忠实记录了40年来中国共犯理论研究发展的概貌,客观呈现了刑法学界在共犯理论重要问题上的观点碰撞和立场对立,中肯评价了共犯理论的学术进展,深刻反思了当下共犯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方法论上对未来共犯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回顾与反思是使思想成熟的酵母,系统化的回顾与专业性的反思则是促进思想理性化成熟的高效酵母。成熟的过程离不开经常而真诚的回顾与反思,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如此,一个学科、一个团体、一本期刊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在《法学研究》正式创刊40年之际编写《<法学研究>专题选辑》,既是旨在引发对有关《法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其所反映的法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也是旨在凝聚充满学术真诚的回顾与反思的思想结晶。由是,《<法学研究>专题选辑》是使其所刊载的学术成果提炼升华、保值增值的载体,而非只是重述过往、感叹岁月、感叹曾经的学术纪念品。
对于曾经的法学过往,哪怕是很近的法学过往,我们能够记忆的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周全、那样清晰、那样深刻,即使我们是其中许多学术事件的亲历者甚至是一些理论成就的创造者。这是一个时空变化迅捷的时代,我们在法学研究的路上走得很匆忙,几乎无暇暂停一下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回顾一下那路上曾经的艰辛与快乐、曾经的迷茫与信念、曾经的犹疑与坚定、曾经的放弃与坚持、曾经的困窘与突破,特别是无暇再感悟一下那些“曾经”中的前因后果与内功外力。法学界同仁或许有同样的经验:每每一部著述刚结句付梓,紧接着又有多个学术选题等待开篇起笔,无参考引用目的而只以提升素养为旨去系列阅读既往的法学精品力作,几为夏日里对秋风的奢望。也许这是辉煌高远却又繁重绵续的学术使命造成的,也许这是相当必要却又不尽合理的学术机制造成的,也许这是个人偏好却又是集体相似的学术习惯造成的,无论如何,大量学术作品再阅读的价值还是被淡化乃至忽略了。我们对没有被更充分传播、体现、评价及转化的学术创造与理论贡献,仅仅表达学人的敬意应该是不够的,真正的学术尊重首先在于阅读并且一再阅读映现信念、智慧和勇气的学术作品。《<法学研究>专题选辑》试图以学术史研究的方法和再评价的方式,向学界同行表达我们的感悟:阅读甚至反复阅读既有成果本该是学术生活的重要部分。
钱叶六,安徽枞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学科带头人,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篇,独(译)著3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科研成果荣获省部厅级科研奖多项。
导论 钱叶六
略谈共犯中的几个问题 吴文翰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 伍柳村
论我国刑法中的片面共犯 陈兴良
教唆犯不是共犯人中的独立种类 张明楷
共同犯罪与身份 马克昌
略论胁从犯 陈忠槐
论我国刑法中的共同正犯 陈兴良
论共同犯罪立法与司法的完善 陈兴良
论共同过失犯罪 侯国云 苗杰
受贿罪的共犯 张明楷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 何庆仁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解释 刘明祥
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钱叶六
自杀的认定及其相关行为的刑法评价 王钢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
——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 周光权
先前行为与实行过限下知情共犯人的刑事责任 姚诗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张明楷
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 丁胜明
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
——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 刘明祥
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 何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