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之鹰——达斡尔族》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一种。全书汇集一流的达斡尔族研究学术成果,从地理、历史、民俗、经济、宗教、艺术、语言文学等方面,采用主题论述、典型分析、延展阅读、田野调查报告、以文解图、人物访谈、历史故事等叙述方式,全方位地阐述、分析、解读达斡尔族文化,为各民族读者了解、认识达斡尔族打造一张\"文化名片\"。
兴安岭的达斡尔族人是怎样狩猎的?他们又是怎样迁徙到西北边陲的?达斡尔族曲棍球有着怎样的历史?毅松先生领衔一流学者,全方位解读达斡尔族在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亮点与成就,以及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上,用亲民的表达,配以大量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通过新媒体技术,使传统图书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效结合,运用数字技术,本书链接了多部学术专著及论文,直通大型专业数据库,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达斡尔族文化提供指引。
达斡尔族,祖国北疆的开发建设者 毅松
达斡尔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明末清初的历史文献中对达斡尔族开始有了较多的记述。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者野蛮入侵时,达斡尔族人民英勇抗击,浴血战斗,谱写了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篇章。清朝时期,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承担了应征参战、戍边、巡逻边境、驻守卡伦(哨所)等项职责,为守卫祖国北部边疆和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上半叶,达斡尔族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达斡尔族组织和参加革命武装,建立人民政权。达斡尔族将士还参加辽沈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达斡尔族的发展开辟了阳关大道。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达斡尔族的历史、生活与山水不能割舍,是大自然的山与水哺育了达斡尔族,是大山和江河赋予了达斡尔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品质和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正是在这高山峻岭、纵横江河、茂密森林、肥沃土地间,达斡尔族人创造了特有的建立在农牧渔猎经济基础上的文明,成为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开发建设者。在历史上,达斡尔族从大兴安岭和嫩江流域走到呼伦贝尔、爱辉、呼兰和新疆的伊犁、塔城等地,驻守边疆,开发建设。
“达斡尔”这个族称,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尽管这个称呼在明末清初才较多地记载于史籍,但是,在此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达斡尔族就已经生息、繁衍在中国北方广袤的土地上了。达斡尔族是一个具有久远历史文化的民族。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从清代以来就一直受到历史研究者们的关注,提出了多种达斡尔族族源的观点,其中得到较多论述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契丹后裔说。在达斡尔族人的眼光里,大自然是多彩的。大自然如同慈祥的母亲,给予了人类多种多样的恩惠。然而,人们必须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的沟通,并获得自然的赐予。达斡尔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开掘出了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他们的方式,就是多种经营的经济。达斡尔族居住的地方,有茂密的山林、肥沃的土地、众多的江河、辽阔的草原。达斡尔族人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不仅从事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还从事以获得奶、肉、役畜为目的的定居畜牧业,从事各种获得野生动物毛皮、肉类为目的的狩猎业,从事改善饮食生活的渔业、采集业,并且从事以商业交换为目的的放排业、运输业、烧炭业、大轱辘车制造业,形成了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各业相互促进,适于对外交换的比较优化的产业结构。这是达斡尔族传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达斡尔族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学艺术、礼仪民俗、节日游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社会组织是指历史上以血缘、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达斡尔族曾有“毕日吉”“斡尔阔”的社会组织称谓,但是已经难以说清楚它们的具体状况,它们对达斡尔族的社会生活影响很小。达斡尔族早已进入了父系社会。但是,从达斡尔族宗教信仰、亲属称谓和习俗方面,还能看出一些母系社会的遗存。自清代以来,对达斡尔族社会生活影响很大的社会组织是“哈拉”“莫昆”,也是达斡尔族主要的社会组织。达斡尔族的传统社会组织在维护达斡尔族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社会伦理、组织生产、对外交往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达斡尔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着传统的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乌钦(叙事诗)、民歌等民间文学,以及民间的绘画、剪纸、雕刻、刺绣、编织、桦树皮用具等造型艺术,达斡尔族更是能歌善舞,在节日和闲暇的时候举办歌舞晚会、民间故事会。
达斡尔族历来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培养自身勇敢、强健、敏捷优良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利于民族成员增强体质、锻炼技能、培养品德、振奋精神。在达斡尔族山村,每年祭斡包(即敖包)时举行体育比赛,青少年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更是十分活跃。体育在达斡尔族人的生活中早已是人们欢聚同乐和发展自身的方式。达斡尔族有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用的器材简单,场地随意,娱乐性强,大家比体力、赛技艺、争荣誉,其乐融融。达斡尔族因为从事传统曲棍球运动,而成为新中国曲棍球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坚力量。
达斡尔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信仰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原始多神教。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征服、利用自然和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低弱,把整个自然界都看成是有着神秘的力量支配的,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万物有灵思想发展的结果,人们产生了对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自然物的崇拜,这就是自然崇拜。达斡尔族人崇拜山神,认为山洞、古树、石崖等是山神栖息的地方,认为天有着创造万物和人类的巨大威力,崇拜火、太阳、月亮和北斗七星等。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出现了祖先崇拜和专掌氏族宗教事务的“雅德根”(萨满)。这个时期,达斡尔族的萨满教日渐形成和完善起来。达斡尔族的萨满教信仰,一方面是对自然界强大威力感到疑惑、恐惧的结果;另一方面人们又想借助萨满教,达到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自20世纪以来,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巨大变化,达斡尔族氏族组织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减弱,传统的以一村或几村相邻而居并且形成有许多习惯法规的氏族日趋解体,所以,萨满教在氏族中的影响也随之削弱。尽管如此,萨满教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信仰,却仍然以其他形式继续保留着。
达斡尔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布特哈方言、齐齐哈尔方言、海拉尔方言和新疆方言四种,各方言之间可以通话交流。达斡尔语以丰富的语汇记录了达斡尔族人对于高山、草原、江河的依恋,叙述了民
族的岁月沧桑和文化创造。千百年来,达斡尔语联结、维系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说达斡尔语成为达斡尔族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在文字方面,达斡尔族在清代主要使用满文,20世纪以后使用汉文、蒙古文,新疆地区的达斡尔族也使用哈萨克文和维吾尔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达斡尔族获得了新生,成为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共同繁荣的一个成员。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达斡尔族人口有1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达斡尔族人口分布。在达斡尔族聚居地方成立了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和11个民族乡镇,保障了达斡尔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达斡尔族发扬勤劳智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经济、教育、文化各项事业中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通过对达斡尔族的介绍,我们对于达斡尔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有所了解,认识到达斡尔族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英雄民族,是善于多种经营、各业兴旺的民族,是文化底蕴深厚、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尊老敬长、讲究礼仪的民族,是注重教育、人才辈出的民族,是真诚质朴、开放进取的民族,是与各兄弟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
毅松,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达斡尔学会副理事长。出版有《内蒙古少数民族风情》(合著)、《在绿草繁茂的时节—达斡尔家庭实录》(独著)、《来自森林草原上的人们》(合著)、《文化内蒙古》(第二卷主编)、《达斡尔族百科辞典》(副主编、合著),主编《达斡尔族研究》(论文集)第6、7辑,发表了《试述历史上达斡尔族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论文110余篇。
前言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打造传世文化精
序言 达斡尔族,祖国北疆的开发建设者
民族概况 达斡尔族
本书导读示意图
第1章 依山傍水好家园——人文地理
第2章 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
第3章 有序守礼的社会传统——氏族和社会组织
第4章 走过生命的旅程,共度快乐的时光——人生礼仪和节日风俗
第5章 快乐的往日时光——游艺民俗
第6章 传递心灵, 世代相伴——音乐
第7章 森林草原深处的——舞动
第8章 爱国进取,勇往直前——历史
第9章 徜徉山水之间——走进达斡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