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农户”双元视角的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研究
定 价:62 元
- 作者:唐娟莉,倪永良,赫海洋 著
- 出版时间:2020/8/1
- ISBN:9787521815672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99.241
- 页码:23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研究立足于“政府+农户”双元视角,以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为研究主线,在阐述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基于财政支出视角,从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规模、供给结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四个方面,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结果和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经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效果;其次,利用2000-2015农村社会保障和消费等统计数据,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消费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消费效应;再次,立足于政府(宏观)层面,利用2009-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以产出为导向的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和分析了各省份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并对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效率地区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利用实际调研数据,以农村社会养老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服务需求意愿,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探索影响农村社会保障需求意愿的重要因子;第五,立足于农户(微观)层面,利用满意度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第六,从社会制度、政府职能、财政政策、农村居民自身、法律体系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水平低下的原因进行了规范和实证分析;最后,从为提升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水平提供财政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提出了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路径,并从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监督管理体制、全面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优化策略,为配置公共资源,修正并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投资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机制提供思路和政策主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乎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也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其全面健康发展紧密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对于缓解农村贫困、稳定农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其绩效问题已成为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00309亿元,相应地,人均GDP从385元增加到64644元,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那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否得到了快速提升呢,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回答是否定的,就目前我国农村的整体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影响,造成了社会保障非均等化的现实状况,进而使得政府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财政投入不足所造成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伴随着2002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才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并且政府也逐年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也正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较小、覆盖面窄、受益率低、地区差异显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效率,并造成了地区、城乡之间的非均衡化发展,这种非均衡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低下。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而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状况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造成两者之间矛盾的尖锐化。因此,在公共资源和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评价农村社会保障供给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其政策实施的绩效是很有必要的,这也已成为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期全面落实社会保障的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需求的瞄准度。
本书立足于“政府+农户”双元视角,以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为研究主线,在阐述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第一,基于财政支出视角,从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规模、供给结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四个方面,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结果和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经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效果。第二,利用2000~ 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消费等统计数据,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消费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消费效应。第三,立足政府(宏观)层面,利用2009~ 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以产出为导向的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和分析了各省份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并对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效率地区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立足农户(微观)层面,以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为例,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331位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2019年陕西、甘肃、内蒙古、贵州、四川的12个县8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供给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第五,从社会制度、政府职能、财政政策、农村居民自身、法律体系等五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水平低下的原因进行了规范和实证分析。第六,从为提升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水平提供财政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两方面提出了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路径,并从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监督管理体制、全面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优化策略,为配置公共资源,修正并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投资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机制提供思路和政策主张。
本书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财政支出呈逐年攀升态势,但仍显不足,且占民政事业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仍显得偏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结构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逐渐趋于平衡化;农村社会保障供给对农村经济增长、基层政府财政风险、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娟莉,女,西安石油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2015年入选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产业经济等方面研究。西安石油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乡村振兴与产业扶贫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等课题10余项。在《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学报》、《经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A类期刊2篇,B类期刊1篇,CSSCI收录22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荣获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9项。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理论基础
2.1 农村社会保障概念界定
2.2 农村公共服务相关理论
2.3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理论
2.4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3章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现状及其效果分析
3.1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现状分析
3.2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效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消费效应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以往文献回顾
4.3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相关关系分析
4.4 农村社会保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
4.5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消费效应实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政府(宏观)层面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评价
5.1 问题的提出
5.2 以往文献回顾
5.3 模型选取
5.4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5 实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农户需求意愿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以往文献回顾
6.3 研究设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农户(微观)层面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分析
7.1 问题的提出
7.2 以往文献回顾
7.3 顾客满意度理论与社会保障供给绩效
7.4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7.5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7.6 模型估计与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8.1 社会制度方面
8.2 政府职能方面
8.3 财政政策方面
8.4 农村居民自身方面
8.5 法律体系方面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优化路径和策略
9.1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优化路径
9.2 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绩效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