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向往》收录了作者发表过的及近年新创作的散文精品百余篇。作品从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等生活细微处入手,讲述了作者隐居山野,读书写字,养花种菜的生活趣闻,雅致恬静,深含禅意,表达出作者真善美慧的人生追求和豁达的精神境界。
生命的意义
——《自由与向往》代序
一
时常有人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的回答很简单,或者说,每一次我都会重复回答:如果不受教育,人活着只是为自己活着而已,甚至不择手段,受了教育就不是这样了,受的教育越良好,就越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真正意义上活得更加明白而快乐。相信这是一切优秀的教育所共有的基础和目的,包括宗教教育。
我从来都认为,一棵大树,即便是一棵小树,抑或是一棵小草,都是一部完整的生命史诗,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片灵魂的羽毛,是不可或缺的一首小诗,是它们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飞翔和姿态,当然还有喜怒哀乐,它们的种种启迪,总让热爱它们的人获得更多的爱和意义,让他们心灵相依,感受生命的温存与祥宁。
有时候认真想想,地球就如同一棵树那样,叶子们就好比是不同的族群,如果每一片叶子的思想都是为了其他叶子好,那么这棵树,即便再小,也必然顶天立地,健康美好,它的神圣与庄严,就是每一片叶子都认为它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其他的叶子活得更好。因此,它也就活得更好,其实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此。我曾经这么回答这个问题:九十九盏灯举在一起,虽然你找不到自己的光了,可是你看见的路却更亮。今天,我依然这么告诉朋友们,生命的意义就是爱,无私的爱,这样你就是上帝,是上帝的光芒……
当然也就是佛教里所说的佛,他的慈悲与智慧是无私的爱。
佛说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妄想执着的爱,这样我们就成了佛陀,是如来的光芒……
学生问我:
“我们活着为什么呢?而且不停地死去活来,又活来死去,没完没了,这有什么意义呢?”
我就这么回答:
“对,是这样。上帝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他明白。只是他用了许许多多的方式告诉我们时,我们总会误会他的意思。”
“是这样吗?”
“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爱,学会无私地爱,可是我们用了毕生的时间,总是做得不够,做不到无私,或者说没有足够认真地做到。于是,上帝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来过一生,他的目的就是当我们完全学会,并做到无私地爱的时候,我们就与他融成了一体。”
“我好像明白了。就像繁星满天的夜空……”
我们的生命总有一天都会凋谢,如同一岁一枯荣的植物。宗教家都说我们的生命一定会与荣枯的花木一样,还会随着春天的惊雷再来,轮回无尽,也许它们本就没有什么来来去去,只是无始无终的生命长河中的阶段变换而已。这真的只有上帝知晓,我们该做的就是把该做的做圆满而已,仅此而已。
我们每一次对待生命的方式和态度极为重要,它将关系到下一次生命过程的质量,其实我们每一次生命的幸福与不幸就取决于此。
我非常热爱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事物,再小的缘分,我都会倾心对待,拿出全部的真诚。就是这样,我便有了发现人事物中的真善美慧的眼光。因为我总是让自己时刻具有这样的心,我的心就是这样。因为我有很好的信仰,让我的心离圣哲们越来越近,圣哲的思想就像水渠,我如水一般沿着他们的指引,必将到达智慧圆满、平等关爱的殿堂。
这些年我除了创作一些长篇小说之外,就是写了几百篇有关自然与人生的散文和随笔,我从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这部集子,如春日的花园,仲夏的果林,希望大家喜欢。
二
我很负责任地说,这是一部以严谨的学问做基础,并超常体验后的心灵感悟之作。它是我的灵魂与大自然的灵魂深刻交流的结晶,它的思想犹如阳光,只要你愿意读它,也许,它会在你人生困顿迷惘时,启开你心空的希望。萤火虫未必没有星星的光芒,就看它是否给你的心灵带来思想。
我三十岁那年弃笔隐遁山林,日中一食,肋不沾席,七载春秋昼夜恒坐不卧,阅过数千卷经藏,而后又创作了数百万字的文学著作。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有关自然与人生方面的散文随笔我写得最多,却鲜有出版。今年我特意从太湖之滨的东山跑到大漠边陲的敦煌,在凉爽的党河畔租下了农家小院,整整一个夏天,我都在埋头改稿,从数百篇散文随笔稿中遴选出百八十篇称意的来,并把它们认真修改一遍,对我这个双眼术后严重青光眼的人来说,着实不易。我把这部书取名《自由与向往》,当然也可以是《简朴人生》,分为三辑,第一辑是近十多年来写的,第二辑是早年在普陀住山阅藏时写的,第三辑是几部重要著作的序和后记。
我知道,过分美化事物会伤害自己的心灵。因此,这只是我对自然诚实的赞美,对人性最初的真诚歌唱,也是它们对我灵肉净化,点在我心空里一盏盏光明的星灯。
我曾听夜莺警告过流星——
不要盲目地去远方寻找希望,你站立的地方往往就是希望的开始……其实,每个人脚下都踩着一条通往成就的出路。
只是如那些苔藓,它等了许久许久,它想:既然这条幽径没有人走了,那么,我就把它收在时光的口袋里去吧。
朋友们一直以为我消极了,放弃了追求美好人生的向往,这的确是个误会。你看,恰恰是我这么多年的坚持,才有了如此厚重的成绩,献给你,献给这个世界。
三
“你不要把山泉围堵在自家的庄园里,那样你将失去整个河流……
“一个海洋也装不下一颗心,一念自私却能泯灭一个世界……”
我在佛顶山阅藏时写过一本叫《葵花的语言》的书,写了四百四十四段哲言,这是其中的一段,本想是给别人以启迪的,出版没几天,就有朋友拿着书来当面打脸,说,既然敢写在书上让人看,自己就该先做到。没承想就是他这一巴掌把我给彻底打醒了。当初我为能表示与世决绝,一心专研《大藏经》,彻底放弃从小奋斗并从事多年的文学写作,几次将稿子付之一炬,有次想起放在父亲身边的两部旧书,便写信让寄来普陀。当我收到包裹,打开看时,惊诧不已,竟然有一尺厚的一摞旧稿件,是我当年未烧掉的长篇小说《椰岛之梦》和诗集《燃烧的地平线》的部分手稿。记忆中我是彻彻底底地烧尽了,连带信件一共烧了六大箱子,灰烬像大片大片的乌云,又似看不到尽头的黑蝴蝶,在血色的傍晚,从旷野中的山崖口随风舞荡,也迷乱了我当晚的梦,后来它们都在我梦想的水面上生成了无有尽头的莲花。看来,我真是尘缘太深,火都未能烧化,但我还是决心用火煅烧它,希望火焰化红莲。我邀朋友一起帮忙把稿子撕成碎片,抬着箱子在林边点火,朋友忽然激动不已,扔下箱子,拿来我写的书,指着书页上的话,大声呵责:“你这虚伪的家伙,这不是你的,写下来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了。”他抢走了箱子,但那些撕碎了的纸片,相信他是再也没有办法修补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