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是格律诗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写实和人文气息较浓是它的特点。它可广为记事,易于传播。这部基本囊括东湖全部大景观的《东湖竹枝词》,力图从东湖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她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为东湖的美丽风景起到赏析的作用,为东湖的游客提供一系列导游词,为东湖的建设发展史留下一份佐证。
《东湖竹枝词》基本囊括东湖全部大的景观的,书中力图从东湖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她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为东湖的美丽画页起到图解作用,《东湖竹枝词》作者为新华社社湖北分社编辑,拥有广博的写作知识及对竹枝词的写作技巧,全书文笔优美,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
美丽中国拥有湖泊成千上万,如珍珠、如宝镜,镶嵌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熠熠生辉。在我心目中,武汉东湖却与众不同,她闪耀的是异样的光彩。百度搜索“中国十大名湖”资料显示,东湖在中国十大名湖中位列第五,简短的介绍词说东湖“是武汉最广阔优美的风景区,异样繁华,分外娆人”。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在全国的湖泊中,应属出类拔萃者。人们在注目她的广阔之余,是否也会想到东湖天生地设之生态作用,东湖历史文化之源远流长,东湖山水洲渚之钟灵毓秀,东湖与日俱增的美化建设。怎一个“大”字了得!
我对东湖一往情深,是缘于少年时代对东湖的认识。还是在佩戴红领巾的时候,学校间或组织学生在武汉市内景点游览,因为学校在汉口,一般就在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处游玩。直至有一次,到武昌春游东湖,顿时觉得天地开阔,琉璃千顷,在茫无涯际的烟波中,我初识东湖的辽阔。继而,我读初中时,学校组织师生去珞珈山武汉大学参观。玩兴正浓的年龄,兴趣却在湖山之间。登上珞珈山顶,看东湖碧波荡漾,周边群山逶迤,远处苍色如黛,脚下翠林葱郁,繁花似锦,让我再次领略到东湖的壮美。
可惜得很,囿于条件,这种机会不是常有。我对东湖的眷念,从那时起就深怀于心。
二十世纪末,我随工作单位迁居到东湖梨园旁边,从此朝夕与东湖相伴。工作之余,我常常去东湖散步,在徜徉中,领受东湖迷人的魅力。从小时候觉得遥不可及的名胜,到现在一下拉到眼前的美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观察她,亲近她。
真正熟悉东湖当是我在新华社退休之后。二〇一二年,我告别了近三十年的新闻工作,开始学习诗词,这是我学生时代就憧憬的远方。尽管我从事文字工作几十年,但接触格律诗词并不多,因而尚需从头学起。为寻找创作灵感,也为了锻炼身体,我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东湖的西岸。
刘啟超,男,1952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系新华社湖北分社编辑,退休后,专事格律诗词创作,作品散见于多种媒体,有多首作品在全国性诗词赛事中获奖。
概说东湖
习莫东湖会(二首)
东湖概貌(四首)
东湖变迁(一首)
东湖子湖(一首)
东湖地理(一首)
东湖水景(二首)
东湖岸柳(三首)
东湖池杉(二首)
文化东湖
东湖宾馆(十首)
珞珈山(四首)
樱花大道(一首)
浪淘石(一首)
武汉大学(二首)
李四光(一首)
王世杰(一首)
李达(一首)
凌波门(一首)
武大老图(二首)
六一亭(二首)
宋卿体育馆(二首)
武大牌楼(二首)
宝通寺(三首)
洪山宝塔(二首)
洪山公园(二首)
施洋烈士陵园(二首)
无影塔(二首)
帆船基地(一首)
水上马拉松(一首)
东湖绿道
概说绿道(四首)
湖中道(四首)
湖山道(三首)
听涛道(三首)
磨山道(三首)
郊野道(三首)
白马道(二首)
森林道(二首)
……
湖北省博物馆
听涛景区
东湖寓言雕塑园
磨山景区
落雁景区
吹笛景区
武汉欢乐谷
东湖海洋乐园
东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