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我国著名艺术学者、艺术大师张道一先生的学术思想为研究内容,深入并准确地提炼出张先生的学术脉络、创作理论及实践成果的精髓。同时以此为切入点,梳理中国艺术为艺术设计的进程,力求探索发展规律。成果结构研究,对重要领域做出系统描述、分析和概括,总结规律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张道一先生的重要学术观点。在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程度。近年来,学界对张道一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全面综合而整体研究的专著尚未问世。对其思想的解读多为论文形成,仅从某些方面入手,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对其近两年新的学术成果和观念的总结,学界还较少涉及。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通过梳理学科创新集成人物的理论成果和思想体系,阐释了艺术理论家的思想根源及理论核心,全面总结了其学术思想的精髓内涵与规律,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代学者张道一,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韩超君10年前在苏州大学读博士课程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一课题,历时多年,韩超君完成并不断完善了这部《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他寄我阅读,提出要我撰序。
我认真地读完了这部排印稿,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部力作,在张道一的研究上,可说是一个里程碑。
为什么说张道一研究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写“学术思想”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做一项研究可以选某个主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但做“学术思想”类似个人“评传”,就一定要全面深入到张道一的一切学术问题,包括生平经历,不能有所回避。我看这部《研究》,就是对张道一学术的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一个巨大的综合研究的成果。这部《研究》准确地抓住了张先生所面临的学术问题,让人物完全在他的时代环境里探索,从而使人观察到一个真实的杰出的学者张道一。
我们这个时代,是难以描绘的,矛盾太多,错综复杂,很难下笔。虽然作者避开了张先生所处的历史环境,未做过多的深入描画,但还是让人感到了时代影响下的人物活动轨迹。从周村店、扭秧歌、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山东大学、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南京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到东南大学,局势的变迁,环境的不测,张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之中。所以要写张道一,不能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脱离了具体的时代,张道一就是一个不可理解的张道一了。
韩超君没有完全放弃历史背景,他的文字是有功力的,笔下张道一的学术思想一直是在他特定的历史氛围里反映出来,这是《研究》的特点之一。
《研究》的特点之二,是对张道一学术思想做了精确又全面的归纳,与之前多数人的评介不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有四点判断:第一,由点带面的联系与综合。认为张先生一切学术思想的出发点是工艺美术的研究,之后,铸造出整体与综合的“大艺术”观。第二,客观而冷静的反思。清醒的头脑,理性、独立的思考,诚恳合理的批驳,凸显出张道一的学术个性。第三,宏观又不失细致的研究。韩超君用“放大镜”和“望远镜”来做比喻,十分恰当、有趣。第四,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怀揣着艺术复兴的理想,匡正以往偏颇的思想,正是张先生学术的精髓所在。《研究》的特点之三,是在评述张道一学术的时候,实事求是,有据有理,鞭辟人里的分析。一是有史实、有依据,没有虚夸之词,没有无源之谈,读完全稿,感到作者全凭事实说话,真实可信;二是按材料本身做评介,做到句句有出处,无随意释解之处,无华而不实之处;三是恰如其分的研究,既不过头,也无缺失,且有深度,难能可贵,如对“本元文化”内涵的解释,对“造物艺术”内容的评介,是我所见较系统,也准确、恰当的评论。
20世纪的中国,不论哪个领域,都是人才辈出,各有各的坎坷经历,但各以其才智与勤奋取得了他们的学术成就。作为中国艺术学界的一座“高峰”,张道一的学术之道是极好的典范,当能沾溉年青一代学人。学者一生的标志是他的著述,而学者生活中面对种种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他的思想,学术研究是一个链接的过程,研究张道一不仅可以向世人展示中国当代学人独特的艺术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还可昭示中国未来艺术学研究的路向。
前面我强调一个人的历史环境的重要,是因为觉得根据张先生的性格特征、环境遭遇,似乎他早年到处碰壁,走投无路,面前只有一条路,这就像当年同住“牛棚”的罗东子一样不屈而死,但历史还是放过了他。
毕竟,张道一还是张道一,他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开拓上,自然地与许多同辈学者拉开了距离,同样,也与他的两位老师陈之佛、庞薰栗区分开来了。《研究》对张道一所走的道路及其学术建构的过程写得自然而真实,让人感到:这就是张道一先生的学术思想。
韩超,1980年生,祖籍吉林长春,设计学博士、副教授/校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太湖特支计划”人文社科青年拔尖人才、湖州市1112人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台湾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理论、设计伦理,以主持人身份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5项,以首作者身份在《文艺研究》《装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9篇(其中一级期刊3篇,CSSCI期刊14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CSCD期刊3篇),研究成果获市厅级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研究论文获市厅级一等奖项2项,设计作品获各级奖项12项(其中***2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方法
第二章 “取益在广求”——学术历程的综述
第一节 艺术之路的缘起
第二节 师从名家
第三节 广思善学
第三章 辩证与发展——站在“本元文化”角度的理性眺望
第一节 解析与重构——对工艺美术本质特征的再思考
第二节 回归母体——“本元文化”论的提出
第三节 道者器之道——透视造物艺术的本质规律
第四节 传承中筹度——对工艺美术文化发展的广角展望
第四章 美的意匠——图案学中的反拨与重释
第一节 澄清误读——为“图案”正名
第二节 梳理与重建——对现代中国图案学的探究
第三节 有容乃大——倡导对外国图案的借鉴
第五章 文化理想的复兴——对民艺学的发想
第一节 母型的嬗变——民间文化在文化分类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同源、隶属、分立——探寻民间艺术、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的关系
第三节 反刍与复归——建立中国民艺学学科的呼吁
第六章 走向“尚美之路”——有关美术学的建构与美学的研究
第一节 “跛者不踊”——对美术学理论研究中偏颇现象的批判
第二节 “九连环”——美术学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节 美之造物——关于造物中蕴含审美要素的分析
第四节 “美在民间”——民间美术美学特征的分析
第七章 “学术为公,学理图明”——对艺术学的探索
第一节 精神的美食——对“艺术”的研讨
第二节 高屋建瓴——从人文学科角度提升对艺术学学科的宏观构建
第三节 学术为公——系统的艺术教育观
第四节 “物以致用”的睿智——设计伦理视角下的艺术批评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张道一先生简历及艺术创作、著作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