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海岳:祝允明人生与书学考论》以明代中期代表书家祝允明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域环境、时代背景、历史评价等诸多因素,对祝允明的家世、生平事迹、主要交游、书学思想、书艺风格、传承影响和历史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学界对祝允明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祝允明对书学的具体贡献及其在书史上的地位。
不可否认,一个艺术家从艺的发轫以及学术的兴趣,很大程度受到环境的影响。朱圭铭虽出生于苏北连云港下的一个县城乡下,但江苏是全国书法大省,以书法普及而彰显其大。又以北邻中原和齐鲁,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省城南京坐落一所以书法著称的艺术院校——南京艺术学院。圭铭最幸运的是得以拜在黄悖教授门下,并以其艺术天分,得到黄教授的充分赏识和悉心栽培。黄教授是著名的明代书法史专家。圭铭的创作和研究都与明朝有关,正显示了学术的一脉传承。
圭铭在图南之前,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得到黄教授的亲炙。他从本科的偏重创作,逐渐转向硕士课程的学术研究。在黄教授的学生中,创作上能达到较高水平者,圭铭可算一个。他专意草圣,游心晚明,枝山青藤,腕底有鬼,豪侠使气,愈大愈奇。老师的高明,体现在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之所长,鞭辟人里地从一种社会现象中分析出成因,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应是作为明师和名师的慧眼所在。圭铭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从掌指之法到肘腕之法——运笔方法的转换与晚明书风的丕变》,正是在黄悖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可喜的是,论文又获得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的一等奖,表明学术界对这一创获的肯定。
圭铭的在职博士学位是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繁重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花了近五年时间修读完成的。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依然延续明朝的路掘,他预感到这个选题或许大有可为。作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尽管本人学术专长为宋代,但研究书家个案,不外乎需要具备如下条件,即本人的文集及尽量丰富的书作图版、较容易寻得的师友交游资料。有了这些,那么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的地位就凸显出来。圭铭对祝允明的研究,从其家世、事迹和交游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史学考察,发现了一些新的史料,在很多方面皆能发前人之未发,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对于祝氏的书学,则能立足于时代和地域的大背景,进行由书学思想到书法创作的探讨,学术观点亦有较多创新;最后能从不同时代的评价人手,对祝氏的贡献与地位进行再次审视,可见其在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广阔、连续的历史视野和求全求善、面面俱到的考察视角。尽管国内学界对祝允明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圭铭仍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多有创见,体现较高研究水准,达到新的学术高度,故其在毕业答辩时以全票获得通过,并被推举为本届博士生优秀学位论文。
最近,欣闻圭铭的博士学位论文又通过了暨南社科高峰文库项目的评审,即将出版,作为他的博士导师,我为他感到高兴,并表示祝贺!圭铭的气质是一个艺术家,寄情狂草也使他迹近颠张醉素的恣性状态。但我更加希望圭铭在书法创作方面不断进取的同时,能在明代书法史上继续不懈探索别人尚未开垦的领域,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朱圭铭,男,1978年2月生于江苏灌南。别署如斋、至乐斋。南京艺术学院文学硕士,暨南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系系主任。主要致力于明代书法史论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多篇,曾获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三等奖、“中国书法岭南论坛”优秀论文奖,研究成果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1949-2008)》,出版有《明代书学研究》《朱圭铭临(米芾尺牍廿八种)(大观太清楼帖)》等。
序
导论
上编 祝允明的家世、生平事迹及主要交游
第一章 内外皆魁儒,续繁校遗文:祝允明之家世
第一节 前辈
第二节 同辈及后人
第二章 祝允明生平事迹
第一节 自晋归苏台 常侍前辈游:祝允明少年时期的生活(天顺四年至成化十三年)
第二节 力倡古文辞 书文噪吴中:祝允明青年时期的生活(成化十四年至弘治四年)
第三节 虽举应天府 七试却不第:祝允明中年时期的生活(弘治五年至正德九年)
第四节 远赴岭南道弃官逐沧浪:祝允明晚年的仕宦生涯与归隐生活(正德十年至嘉靖五年)
第三章 祝允明主要交游考述
第一节 与沈周、吴宽、王鏊
第二节 与文徵明、唐寅
第三节 与王宠
第四节 与金陵四家
第五节 与谢雍
第六节 与施儒
第七节 与顾应祥
第八节 与郑敬道、张天赋
下编 地域、风尚与祝允明的书学
第四章 南宋以降江南地区文化及书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节 从杭州到苏州:文艺中心的转移
第二节 道统与世俗之间:从士商关系的渐变看江南地区文士风尚
第三节 复古与新趣:南宋以降两百年左右文人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祝允明的书学思想
第一节 “书理”说:极乎张王钟索,后人则而象之
第二节 鉴于昔而豫于来:祝允明《奴书订》一文中关于继承和革新的辩证精神
第三节 博习诸家神爽冥会:祝允明的书法师古观
第四节 法趣兼具遒古纵逸:祝允明的书法创作观
第六章 祝允明书法的来源、风格特征及传承
第一节 正书
第二节 行书
第三节 草书
第四节 祝允明书法的传承及受其书风影响的书家
第七章 余论:由时人及后世评价的异同重新审视祝允明书学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第一节 时人较为一致的高度推崇与赞誉
第二节 晚明书家对祝允明书学的四种不同评价声音
第三节 清人的评价及其与明代其他书家的比较
第四节 祝允明书学贡献及其历史地位的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附录 祝允明年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