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zui美的时光,留下的,zui美的文字,信,日志,梦魇而已,何足挂齿,何足畏惧,瞭望,虚无,至死方休,睹物思颜,如雾似烟,盼不到的一切,无力抗拒,结束,成了死不了的鬼,尴尬地享受孤独,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等。
杨征,他短暂一生在情上的发力最深,也是在情中,他知世知人,看见了自己也预见了未来,在情中他找到了最深刻的自我,乃至人性中某些盛大或清寂的东西。
当然,杨征所留下的文字没有那么鲜明的自觉或主张,因为这些文字本身是他的网络日志,在写作上没有过多的讲究,很多东西淹没在他随意、芜杂的叙述中。在他留下的这些5万多文字中,最能代表杨征写作水准的是他写给卿的信(日志),暂且就叫《与卿书》吧。
《与卿书》这组“爱情狂想曲”,是杨征在爱情中的自我心性之书。依时间来看,这场爱情和写作是在杨征十七八岁的时候。此时的杨征有一颗诗人般敏感的心思,而且他对一些事物的直觉能力也是优秀的。
在杨征十七八岁的书写中,不乏才情闪亮之处。我们不知道在杨征的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个叫卿的女孩,还是杨征有意取了“卿”这个名字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卿”这个意象,表现出他对真实与虚幻、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和把握能力。如同他的自语:我们盲目度过的春秋不计其数,你认识的是一个充满幻象的女人。真假莫辨。
《与卿书》是杨征的情书,但不止于为情之书,而是在情中,杨征完整地展现了他十七八岁时的思考水准和语言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超越年龄的。
在《与卿书》中,杨征对于死亡有超出他年龄的感知能力:“我梦见,黄泉,比良坂。亡者的眼,竞宛如一盏盏长明灯,照亮最后的归途。”
这些死亡意象和对死亡之境的想象,是个体的也是属于文学的。更进一步,杨征的语言里还包含了佛家万劫不复的生死观念:“笼罩着磷火的灵魂一次次灰飞烟灭,又一次次重生,如此般的反复,伴随着刺耳的痛苦哀号。”
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少年对死亡如此清晰的梦境来自哪里,但这些文字所传达出的人类对于死亡的集体记忆是共通的,他进一步将命运上升到悲剧:“我们既非生者也非亡者”“我们是存在也是诅咒”。
当然,杨征并非总是如此灰暗,对于死亡,他还写出了真正诗歌的境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就像正在赶赴盛大的死亡。”生时盛大的死亡,这是属于诗人的才情。正因为此,“原来,这世界是这么美。也许只需要记得那些美好的纯粹的事物。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天堂,卿,也许你不会懂,我心里已经不再是空的。一曲荡鸣只博伊笑,我自始至终都是这么想的。昙花一现,却也最为美丽”。
最美的时光
留下的
最美的文字
目录
序一 值得礼祭的青春
序二 也许那是一个诗意而纯净的世界,让人欢喜
序三 玫瑰少年与“私人物件”
信
日志
梦魇而已,何足挂齿,何足畏惧
瞭望,虚无
至死方休
睹物思颜,如雾似烟
盼不到的一切,无力抗拒
结束
成了死不了的鬼,尴尬地享受孤独
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我们彼此心照不宣
昨时花开又缤繁
我虽千年能变化
嫁给我
谁能不忘这一世的悲歌
这是来自上帝的声音以及纸醉金迷的风景
镜中的你,巧笑嫣然
终于我的信仰销声匿迹得一无所有
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月光倾泻,照亮你又让悲伤淡却
那一段路,惊艳了时光
你最珍贵
照亮我贫瘠生命的一束光
兄弟篇
与卿书
随记
后记 最美的时光留下的最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