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其传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其中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杰作100 幅,均配有专业的解读
文字。给大众提供了宝贵的临摹欣赏、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
二、看精神
人物画在精神层面的诉求,因为所描绘的内容指向性比较明确,所接受主题意义上的投射也较为清晰。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窥究一二:
(一)“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训诫功能;
(二)宗教人物的崇善扬恶;
(三)典故人物所传达的情操志气;
(四)风俗人物画的世俗气息与吉祥寓意;
(五)个人情感的自主抒发;
(六)悲天悯人,经世致用的现实情怀。
三、看表现手法
(一)从表现手法来看,中国画的材料、色彩与画面构成方式有许多共性,若要说最具有人物画所相对独有的表现特色的,当属线描。从顾恺之的时代起,人们就习惯于用线来概括人物画,“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从衣
纹的不同来分别品鉴两种人物画的技法,后来的李公麟、马远、梁楷等人不断丰富线描的表现性,到明代已总结出“十八描”,包括: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蚯蚓描、曹衣描、橛头钉描、钉头鼠尾描、马蝗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混描、行云流水描,这是我国线型用笔勾勒人物面目、衣纹的精髓,也是赏鉴人物画时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色彩。中国人物画魏晋至唐时都很讲究勾勒添色,造就了丰富的线描系统与设色的规范,色彩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尤其在宫廷艺术中的用色更是极为讲究。唐代中晚期,水墨兴起,墨分五彩,看似简单的黑白二色却被画家们幻化出丰富的内涵,代表人物有石恪、梁楷等。
(三)构图。中国画讲究经营位置,构图的满密或空疏,笔形的穿插与游走,色彩的配置与互补,包括以横卷、竖轴、扇面、册页等等为装帧手段,都含有构图的意识。
(四)诗书画印相结合。这是文人绘画的典型特色,到明清文人画与院体画出现合流趋势之后,许多民间职业画家也会采用。题诗、题跋不仅可以补充说明绘画的主题,还可以参与画面构成,帮助平衡、填补、强化,以完善整体画面效果。当然,这也并非人物画才有的特色了。
李颖
2018 年9 月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