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通史 夏商西周春秋卷(第二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上,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既突出了时代发展的演变主线,又进行了农业各部门的宏观综合分析。既关注各个历史时代的农业生产力发展,也关注历史上的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通史》区别于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其他农业专史的地方。
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绵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形成了土地上精耕细作、生产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学院(所)成立有专门研究农业历史的学术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建立了专门研究队伍,整理校刊了一批珍贵的古农书,出版了《中国农学史稿》《中国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农业思想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编写一部系统、综合的《中国农业通史》提供了厚实的学术基础。
《中国农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课题,是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农史学界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部大型学术著作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在上万年的农业实践中,中国农业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农业增长方式和极其丰富的内涵,由此形成了我国农业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通史》的编写,以时代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直纬平,源通流畅,突出了每个阶段农业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农业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出版说明
序
概论
第一章 农业生产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气候温暖,湿度偏高
二、自然资源丰富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阶级社会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人少地多局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区的开发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农业区开发
一、夏代的农业区
二、商代的农业区
第二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农业区开发
一、西周时期的农业区
二、春秋时期的农业区
第三章 农业生产结构
第一节 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节 作物种类和种植业结构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第三节 牲畜种类和畜养业结构
第四节 采集、渔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采集
二、狩猎
三、捕捞
第四章 农业生产工具和水利建设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一、木石农具向金属农具转变
二、农具种类增多
第二节 水利建设的开端
一、大禹治水
二、沟洫制度
三、水井建设
四、陂塘蓄水工程——芍陂
……
第五章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六章 林、牧、渔及蚕桑、园圃和酿造业
第七章 农业经济
第八章 农业科学的成就及影响
第九章 农业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