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赢投资》是投资者深入了解市场的必读经典。投资界巨人、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在书中讲述了他50多年传奇投资生涯的秘诀:买入并长期持有低成本指数基金。
《长赢投资》是博格最为珍视的作品之一,作为10周年全新增订版,本书在完整保留原版精华的基础上,对2007—2017年以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全面更新,并增添了资产配置和退休计划方面的内容;尽管股市经历了大幅波动,但博格的投资理念依旧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并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
Ø 构建一个广泛多样的低成本投资组合,便可以消除个别股票、市场板块和基金经理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Ø 要理解股市投资长期收益的3个主要来源:股息、业绩增长和估值变化,以便对今后10年的股市收益建立合理预期;
Ø 不要因流行趋势和题材炒作而频繁交易,要用自己的常识去投资,学会利用投资回报复利的魔力,避免投资成本复利的侵害……
如今,许多杰出投资者使指数基金的概念更加丰满并趋于完善,而在学术界,指数基金已经成为公认的投资准则;有了《长赢投资》,你便可以轻松构建投资组合,公平分享市场收益,让自己和家庭的财富雪球越滚越大。
收获“第一桶金”,指数基金最稳健
成功投资的全部真谛不过是常识而已。正如“奥马哈的先知”沃伦·巴菲特所言:尽管这些常识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化为现实却并不那么容易。我们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就可以知道,成功的股市投资策略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拥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事实上,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可以坐享市场通过股利和收益增长所带来的全部回报。
实施这一策略的最佳途径却非常简单:购买一只涵盖全市场组合的基金,然后长期持有。这样的基金被人们称为指数基金(Index Fund)。指数基金就是一个包含很多很多鸡蛋(股票)的篮子(投资组合),这样,我们就可以模拟任何一个金融市场或是市场板块。从定义上讲,传统指数基金(traditional index fund,TIF)应该是一个涵盖整个股票市场的篮子,而不只包括其中某一部分鸡蛋。因此,这种基金可以消除个别股票、市场板块以及基金经理的决策带来的风险,只留下整个股票市场的固有风险(可是,这种风险也够大了)。令人欣慰的是,指数基金长期回报总能弥补短期的阵痛。在诞生之初,指数基金就是专为投资者持有一辈子而设计。
事实上,这不仅是一本探讨指数基金的书,它注定可以转变我们对投资的看法和观念。本书所探讨的主题,是分析长期投资的收益,为什么能超过短期投机;认识分散投资的好处;研究投资成本的巨大影响;思考为何不应该过分相信一只基金过往的业绩,而忽视投资的均值回归属性(RTM)带来的风险;以及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原理。
因为一旦你领悟到金融市场的真实运作方式,就会发现,要收获属于你的那份收成,指数基金是唯一有效的投资方式。不过在神奇的复利面前,这些与日俱增的收益永远不会让你感到惊讶。
我在这里讨论的重点,是传统指数基金。它在投资范围上具有最广泛的多样性。2017年年初,在高达26万亿美元市值的美国股市里,指数基金几乎持有全部(或是绝大多数)股票,且营运费用低廉,没有顾问费、换手率极低,节税效益极高。传统指数基金——跟踪标准普尔500(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持有美国主要企业的股票,并按各股票市值与总市值的比例买进每一只股票,然后永久性持有。
千万不要低估复利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假设某只股票的年回报率是7%,以此回报率计算复利,10年后,1美元初始投资将会增长到2美元;20年后,该投资将会变成4美元;30年后,该投资将会变成7.5美元;40年后,该投资将会增长到15美元;50年后,该投资将会变成30美元。
复利总是让人感到神奇。简单来说,美国企业稳定的增长、高效的生产率、敏锐的智慧再加上源源不断的创新,让资本主义的财富创造成为所有者的一场正和博弈。在这种情况下,股票投资自然变成了一场赢家的游戏。
企业的经营收益归根到底要转化为股市的回报。我不可能知道你过去获得了多少回报。但学术界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个股投资者,你每年取得的收益很可能比股市平均收益率低2%左右。
基于这个水平,按照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以往25年内9.1%的年均收益率计算,你的年收益率很可能在7%以内。最终的结果是:投资者在这个市场得到的收益仅仅是他们原本应得收益的75%。此外,我们还将在第7章里谈到,如果你是一个典型的共同基金投资者,你获得的收益会更少。
妄图战胜市场,注定成了输家
如果你还不相信这就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境遇,那么,你不妨静下心来,用冷酷但公正的数学规则来认识这个问题吧,详见第4章。只有这些铁打不动的规则,才是这场游戏的主宰。作为一个群体,全部投资者的回报就是股票市场的整体收益。
作为一个群体,我希望你能接受这样一个近乎残忍的现实——我们只能拿到平均数。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获取了高于平均水准的报酬,就代表另一些人赚取的报酬必定低于市场平均收益。因此,在扣除投资成本之前,想要击败股票市场,绝对是一场零和博弈。
每位投资者都会想尽办法击败其他的玩家,这意味着赢家的收益必然等于输家的损失。伴随着所有狂热的投资行为,在这场追求超额收益的昂贵竞争中,唯一确定的赢家是主导金融系统的人。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当华尔街从业者管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并收取高昂费用时,真正获利的不是客户,而是那些经理人。”
关于赌博,赢家永远是赌场;赛马场上,庄家永远不会输;在彩票市场,政府必定是赢家。投资领域也不例外。在投资中,金融主导者就是赢家,投资者整体却是输家。在扣除投资成本之后,想要击败市场,只是一场输家的游戏。
那么,成功的投资就是让华尔街人士从企业盈利中赚取的收益最小化,让投资者(亲爱的读者,说的就是你们)获得的收益最大化。
你把自己的交易频率降得越低,你获取自己应有收益的机会越大。一项学术研究表明,在1990—1996年股市最火爆的这段时间里,交易最活跃的20%的投资者的月均换手率超过21%。他们在牛市里获得的年收益率为17.9%,交易成本却高达6.5%,最终的年收益率只有11.4%,仅相当于市场收益率的2/3。
同样,共同基金投资者也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们依据基金经理的近期优异表现或是长期优秀业绩来挑选基金,甚至雇用投资顾问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见第1章沃伦·巴菲特谈到的帮手)。但我在第12章会解释,投资顾问的成功率甚至更低。
这些成本的代价显然非常昂贵,有太多基金投资者甘愿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承担高昂的基金费和管理费,以及基金投资组合频繁换手带来的交易成本。这类投资者坚信能够找到超一流的基金经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错了。
相反,如果投资者买进股票后便把它们扔在一边,而且绝不承担任何不必要的成本,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幅提高。原因何在呢?因为他们拥有的是企业股份,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凭借其资本创造出收益,并向其所有者支付股利,剩余部分则进行再投资,以便实现未来的增长。
诚然,很多企业倒闭了。它们经营不善,营运策略僵化,管理松散,最终让它们成为“创造性破坏”的牺牲者,让它们只能屈服于竞争对手。但总体来看,在起伏中前进的经济必将促使企业不断成长。例如,自1929年以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名义年均增长率高达6.2%;美国企业部门税前年收益增长率是6.3%。这两个增长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8(1是完全相关)。我相信这样的长期相关,未来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