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映像:上海纪录片史论(1980-2017)》聚焦于上海纪录片从历史源头走来一直到当下的现实进展,重点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纪录片的相关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命名、特征表述、重点作品评述及当时与后续传播影响分析,同时关注其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影响。通过对纪录片的研究,不难看出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
黄新炎《海上映像——上海纪录片史论(1980-2017)》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
我22岁进上海电视台。原来自以为对上海电视台,特别是对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很了解,读了黄新炎的论文,才知道我错了。
黄新炎对上海电视纪录片的研究,要比我广泛得多,深透得多。
在中国,这些年研究纪录片的专家、学者不少,但他们的眼光,主要集中在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作品。对于地方台,包括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作品和动向,关心不太多。——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
黄新炎不同。他专注于上海纪录片。特别是,他关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电视纪录片的崛起、发展、创新、进步。翻看他的《海上映像》-书,如同翻开了一部上海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史。人们从这部发展史,从他对这些年来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纪录片的分析、评论,又仿佛看到了那些由真实影像所记录的上海巨变,和当时的纪录片人为之奋斗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海上映像》告诉我们:上海是中国最早用影像工具记录国家大事和市井生活的城市。上海今天的纪录片情结,深植于历史的沃土之中。从一百多年前到现在,纪录片始终是这座向世界开放的城市的亮丽名片,又为这座年轻而历经沧桑的城市保留了最丰富又最为真切的形象,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
《海上映像》还更为详尽地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经历了怎样的波峰波谷,又怎样砥砺前行,奋力攀登新的高峰。作为旁证,作者对不同年代的纪录片人做了十分精彩的访谈,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纪录片人早已不是初创时的模样,他们初心不改且思路也更为开阔。略感不足的是,访谈的人物还可以更多一些,特别是应增加新生代编创人员。
总的来说,作为史论,黄新炎对上海纪录片的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并且兼容了不同的观点,使我受益良多。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观众,都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好的纪录片。那么,好的纪录片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意义的”“有温度的”“好看的”“有意思的”“引起人们哲学思考的”……
也许上面说的都有道理。每逢这时,我就想到我在北京广播学院读书时看到的吴印成拍的《延安岁月》,想起他拍摄的白求恩大夫救治伤员的镜头。
我认定,好的纪录片最重要的一条应该说是“现场实录”。纪录片人一定不要忘记:纪录片最根本的功能是“记录”。其他种种都是第二位的东西。没有事实的记录,它们都无所依归。
好的纪录片,一定是真实的纪录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纪录片找回了“真实”,但“真实记录”“记录真实”的任务远未完成。假、大、空的沉渣屡见泛起。
有一阵,新闻照片掀起了“打假”风。我觉得,纪录片也应该“打假”。纪录片人的最高尊严,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做有良心的工作,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信史”,留存在历史的大书中。
好的纪录片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纪录片说到底是个“求异”的艺术,切忌“一刀切”“一窝蜂”“千篇一律”。上海的纪录片要坚持“海派风格”,平视生活,深接地气。选题小一些,切口小一些,内容深一些。“追踪变革大时代、讲述人生小故事”并未过时。不要盲目搞什么“大投入、大制作”。上海的“大片时代”并未到来,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可以看到董必武老人在60多年前写的一幅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这题词适用于上海的纪录片事业。创业虽困难重重,毕竟已经走过。现在科技进步了,财力雄厚了,新媒体勃兴了,纪录片要实现自己的初心,困难却更多了。我们怎么办?
《海上映像》最后有一段话,似乎是回答了我的问题:“上海纪录片在历史的高点上,面向五彩缤纷的新时代,又一次站在了历史起跑线上,满足多元需求,坚持道德高地,是上海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图景。”
黄新炎,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199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有《这样一群女人》《边地人生——来自布朗族的影像档案》《聆听外语界前辈的声音》等多部著作。
还是要“追踪变革大时代,讲述人生小故事”(序一)
知难而上的四年(序二)
绪论
第一章 依托深厚的历史基础及文化传统(1980年前)
第一节 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时代意识及传播影响
第二节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纪录影像及传播影响
第三节 站在上海科教片肩膀上的创作及传播
第二章 起步于改革开放和关注于百姓生活(1980-1993)
第一节 在外宣名义下起步
第二节 市井民生影像的真切记录
第三节 新时期上海纪录片成型特征及传播影响
第三章 《纪录片编辑室》的空前引领及历史影响(1993-2002)
第一节 《纪录片编辑室》的诞生与上海纪录片的勃兴
第二节 现场实地再现平民感受及心态
第三节 值得再认识的“情景模拟”
第四节 《纪录片编辑室》从辉煌趋于平淡
第四章 影视文化产业环境下的商业化之路(2002-2014)
第一节 《经典重访》:跨越时空对话的商业与人文考量
第二节 历史档案资料栏目纪录片的创作及传播
第三节 历史名人栏目纪录片的创作及传播
第四节 构建领风气之先的商业化运作平台
第五节 适应影视文化产业环境的纪录片创作管理改革
第五章 全媒体时代的纪实坚守与创新发展(2014-2017)
第一节 坚守纪实精神及当代创新
第二节 强化国际合作与品牌营销
第三节 融入“一带一路”
第四节 全媒体时代上海纪录片的创新发展
结语:上海纪录片的宏观回溯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 新时期上海纪录片发展宏观回溯
第二节 新时代上海纪录片的前景展望
……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