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及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研究
定 价:8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5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李娟,梁运文 著
- 出版时间:2020/8/1
- ISBN:9787521816686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127
- 页码:34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向其延伸、与其对接。
为把握全国数十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区域特征和建设情况,帮助其避免“低端化与同质化发展”,《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及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研究》基于“企业+产业价值模块(研发、制造、营销)”的二维视角,对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2013-2015年吸引价值模块“扎根”的“地点垂直专业化引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量化指数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全面科学的“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明确需系统且重点培育与发展的区位要素。进一步根据“模块化”先分而后集成的思想,以及全球价值网络中价值创造的“新木桶”原理,在单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构建“点”的竞争优势基础上,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整合现有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使之相互之间形成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协调关系,从而打造具有“1+1>2”价值创造协同效应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价值网络”,构造出经济规划区“面”的整体协同竞争优势。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及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研究》基于“企业竞合关系+产业价值模块+地点资源禀赋+政府网络治理”的四维视角,对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间价值创造的“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出“区域经济模块化网络组织”新的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增加“模块化协同”的新思路。
自2005年以来,一系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并有数十个“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规划区遍及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份,使得当今中国经济整体空间版图呈现出由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分割支撑的格局。每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都制定了令人憧憬的美好远景和蓝图,而最终真正推动如此庞大的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建设与发展的战略主体,还是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企业和产业。没有大规模企业的扎根并持续成长,就没有区域产业价值链或价值模块的培育、发展与壮大,则系列“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建设,将停留在《区域发展规划》这一纸面报告上。
全球价值网络下区域经济繁荣的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垂直专业化引力”,即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在全球寻找“地点”进行动态最优资源布局和配置的趋势下,一国或区域不断创造出形成企业强大竞争优势的驱动要素,从而使其不断有资格成为一系列高级化产业价值模块扎根的根据地,是一国或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必须不断创造出与其发展定位相匹配,并能形成企业强大竞争优势的区位要素,以驱动“中国本土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向其延伸、与其对接。
为把握全国数十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的区域特征和建设情况,帮助其避免“低端化与同质化发展”,本书基于“企业+产业价值模块(研发、制造、营销)”的二维视角,对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2013-2015年吸引价值模块“扎根”的“地点垂直专业化引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量化指数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全面科学的“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明确需系统且重点培育与发展的区位要素。进一步根据“模块化”先分而后集成的思想,以及全球价值网络中价值创造的“新木桶”原理,在单个“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构建“点”的竞争优势基础上,需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整合现有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使之相互之间形成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协调关系,从而打造具有“1+1>2”价值创造协同效应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价值网络”,构造出经济规划区“面”的整体协同竞争优势。本书基于“企业竞合关系+产业价值模块+地点资源禀赋+政府网络治理”的四维视角,对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间价值创造的“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出“区域经济模块化网络组织”新的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增加“模块化协同”的新思路。
李娟,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梁运文,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
第1章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基于2013年的数据
1.1 绪论
1.2 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 2013年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1.4 2013年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1.5 2013年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1.6 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分析
第2章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基于2014年的数据
2.1 2014年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2.2 2014年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2.3 2014年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2.4 2014年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分析
第3章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基于2015年的数据
3.1 2015年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3.2 2015年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3.3 2015年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
3.4 2015年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分析
第4章 2013-2015年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比较分析
4.1 2013-2015年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比较分析
4.2 2013-2015年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比较分析
4.3 2013-2015年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比较分析
4.4 2013-2015年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比较分析
第5章 区域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
5.1 区域价值创造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
5.2 区域间“企业竞合关系协同”机理研究
5.3 区域间“产业价值模块协同”机理研究——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
5.4 区域间“地点资源禀赋协同”机理研究
5.5 区域间“政府网络治理协同”机理研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区域提升对价值模块引力的结论及建议
6.2 区域间模块化协同发展的结论及建议
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