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中国进程中的财务使命》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领域的产权改革、财务改革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路径由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变迁的制度背景,旨在创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原创产权财务理论体系,提升世界财务学科的中国话语权,并用产权保护思想指导未来中国的财务变革和企业财务实践,发挥产权制度在经济改革和企业经营中的基础性功效。
《产权中国进程中的财务使命》分为三篇:产权主体确立呼唤财权流理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财务治理研究;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国企产权改革与财务功能创新。
改革开放的40年,一直是沿着“放权让利”的路径依赖着。
但真正改革的重点、触及产权的改革,发轫于1992年,也就是从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时候开始的。
改到深处是产权,我们至今还在路上。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产权经济。因为没有产权主体,就没有市场主体,没有市场主体,自然就没有市场和交易。
当时,亟待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主体,即产权主体。
恰逢其时,产权经济学鼻祖科斯教授,于1991年年底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国内学者一哄而上,开始学习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公司制,什么是产权经济学,言必称科斯。
有人说,科斯及其产权经济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最同步的,最有营养的,也是最有贡献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其时,作为会计学,一直很少有人把会计与产权直接挂起钩来。最多是某些学者在文章中偶然提及,或者在方法论和某些理念上加以融合。
其实,会计学就是为产权而生!为产权而死!
会计从一出生就嫁给了产权,从此相依为命,不唯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将同年同月同日死!
如果社会上不需要明晰产权,会计就根本没有产生的必要!
相反,如果没有会计学,人与人之间,组织之间,产权也无从区分和明晰。人们的财产关系,继而人际关系,都会陷入无休止的纠葛之申。市场交易主体也不能确定,人与人之间的激励机制也无法兑现,社会难以进步。
此时,1992年,我们适时地发现了会计与产权的这一重要的“姻缘”关系。
这一发现,正契合中国产权改革的关键时刻,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完美同步,也非常有利于中国会计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协同。
为此,我们利用以研究制度为特色的产权经济学(又称“新制度经济学”)对会计制度的改革展开跟进研究。《论公司制与会计变革》《会计改革与产权改革的相关性研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产权范式的会计研究》和《中国的过渡会计学:研究框架与现实评价》就是跟进的代表之作。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近年来,“蓝天保卫战”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我们运用产权经济学以及法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产权保护与公允价值(《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改革》《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公共领域与会计变迁(《产权保护、公共领域与会计制度变迁》)、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及其优化(《两大法系会计法律制度:架构、特征与适应性效率》《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优化研究》)、国际趋同问题与财务报表列报改革(《产权保护、双重计量与三重列报》)、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产权保护导向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以及“一带一路”地区准则趋同问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升了资本市场效率吗?——来自“一带一路”亚洲地区主要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等等。可以说,我们站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俯视着会计改革,检视并指引着会计改革的整个路径。
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得到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并欣然以《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兴起》为题为我们的《产权理论与中国会计学》一书作序。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和产权经济提出伊始,我们适时提出并论证了“财权流”理论体系,并认为财权是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也是财务主体区别于会计主体的根本砝码。通过财权理论的确立,使会计和财务在产权功能上产生分工,两者分别承担界定产权(外延)和支配产权(内涵)两大重要使命。
伍中信,1966年8月生,我国首位财务学博士后,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授。湖南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助理,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主席。现任湖南省财务学会会长,湖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财务学年会共同主席,《会计研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编委会成员,财政部“会计名家”,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专家,财政部“中国资深注册会计师”。
张荣武,1975年2月生,广州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曾任湖南大学副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广东省财政厅综合性专家库专家、广州市财政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产权财务与会计、行为与制度财务研究。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荣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20余项荣誉。
曹越,1981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博士后,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湖南大学会计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已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贸经济》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等重点和SSCI期刊上发表“产权会计与公司税务”领域论文55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重点各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0项。出版《产权的会计分析》等专著3部。曾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大学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上篇 产权主体确立呼唤财权流理论
第1章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与中国产权财务学
1.1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产权经济
1.2 改到深处是产权
1.3 产权中国进程与中国产权财务学使命
第2章 产权范式的财务研究:历史与逻辑勾画
2.1 基本缘起与发展
2.2 产权财务对传统财务的重大开创性
2.3 产权财务研究展望
第3章 财务经济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3.1 财务的经济属性
3.2 财务经济发展溯源
3.3 研究财务经济理论的角度透视
3.4 现代财务经济学的规范定义及研究框架
第4章 现代财务理论的产权基础
4.1 财权:现代财务的核心概念
4.2 财务本质理论的产权意义
4.3 财务主体确立的产权基础
4.4 企业财务目标形成的产权动因
4.5 资源配置:现代财务与产权共同的核心功能
第5章 现代财务理论体系:基于价值与权力的融合研究
5.1 基本缘起
5.2 财权的内涵:财力+(相应的)权力
5.3 财务研究逻辑起点:财权起点论的提出
5.4 “财权流”本质论:一种价值与权力融合观
5.5 财务主体理论的“价值与权力”特征
5.6 企业价值与相关者利益:企业财务目标的价值与权力方面
5.7 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
第6章 建立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与运作体系
6.1 财权:现代财务的核心概念
6.2 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基本理论体系
6.3 财务运作是对“财权”的运作
6.4 我国财务运作的特殊领域体现着特有的财权运动规律
第7章 财权起点论:财务研究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
7.1 本金:财务资金的代名词
7.2 构成财务研究逻辑起点的标准
7.3 对现有财务逻辑起点理论的评价
7.4 财务理论研究应从分析“本金”及其运动规律开始
7.5 “财权起点论”是对“本金起点论”的进一步综合表述
第8章 财权流: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
8.1 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标志:财权
8.2 “财权流”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
第9章 财务主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9.1 市场主体确立的产权基础
9.2 财务主体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9.3 财务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
中篇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财务治理研究
下篇 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国企产权改革与财务功能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