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以一江清澈而独特的江水闻名于世,是徽州人民的母亲河,是杭州人民的源头活水。新安江,是新安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培育了众多杰出历史名人,滋养了举世无双的徽州商帮。
为更好地宣传、推广新安江模式,深入挖掘新安江历史文化,黄山市社科联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自2018年8月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历代诗人咏赞新安江这一主题,历时一年多,通过走访、调查、搜集、阅读、梳理、解读、撰写,反复讨论、审稿,从搜集的500多首诗篇中筛选261首,并精选27幅新安江图片,形成了这本总字数约50万字的《新安江诗词选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将赞美古徽州绩溪县和新安江下游浙江淳安、建德的诗篇一并收入,展示“同饮一江水,共享一个圈”的历史渊源。其中,吴兆民负责淳安县、建德县,郗延红负责黟县,邵宝振负责绩溪县,张艳红负责古徽州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汪大白、陈平民、陈政参与部分编写审稿工作.,杨永生、翟屯建负责全书统稿、审稿工作,张艳红协助统稿、审稿。
位于休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五龙山脉六股尖,一湾清清流泉,纳天之水,倾泻而下,奔流在崇山峻岭之间。一会儿缓缓流淌,一会儿汹涌激荡。千回万转,起伏跌宕,留下一个个湍流急滩,当奔腾到浙江建德县与兰江交汇时,方才歇一口气。之后,汇合于富春江,融入钱塘水,浩浩荡荡,注入大海。
这条江,名叫新安江。明代沈明臣曾发出“新安新安江水连,三百六十滩在天”的感叹!
新安江最初的名字并不叫新安江,而是叫浙江。《山海经》载:“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蛮)东。”“三天子都”又称“三天子鄣山”,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称:“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庄子》称“浙江”为“涮河”,其《外物篇》载:“自涮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宋元时期,“浙”“涮”通用,秦观《游龙井记》载:“龙井旧名龙泓……其地当西湖之西,涮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汉书》《水经》称“浙江”为“渐江”,《汉书》载:“黝,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水经》称:“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于杭,东入于海。”清段玉裁在给《说文解字》“浙”字作注时指出:“今俗皆谓钱唐江为浙江,不知钱唐江《地理志》《水经》皆谓之渐江.江至会稽山阴,古日浙江。《说文》浙、渐二篆分举划然,后人乃以浙名冒渐。盖由二水相合,如《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史记》楚威王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始皇至钱唐临浙江,皆谓是也。”在给“渐”字作注时,说得更明白:“渐江者,钱唐江源流之总称。”
“浙”“渐”均源于徽州。徽州地方志所载地名中,休宁县有“浙溪水”“浙源”“渐江”“渐溪”,婺源县有“浙岭”,就是最好的证明。
杨永生,男,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主编,安徽省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主持编纂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徽州文化大辞典》,为部徽州历史文化辞典,在徽学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主持编纂《阅读徽州》《徽州故事》《徽州名人家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徽州文化普及读物,对于宣传徽州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翟屯建,男,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曾长期担任《黄山市志》主编。发表徽学论文80余篇,参与编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徽州文化大辞典》,编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徽州文化史》(卷),主持编撰《徽商大典》《徽州艺术》《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等徽学著作10余部,出版专著《徽派篆刻》。
前言
南北朝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唐
早春渔亭山
钓台
清溪行
答山中人
兴唐寺
发锦沙村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
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奉使新安自桐庐县经严陵钓台宿七里滩下寄使院诸公
题壁
送顾苌往新安
新安赋得江路西南永
送奚贾归吴
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
入睦州分水路忆刘长卿
新安江路
赠别刘员外长卿
新安江行
宿新安江深度馆寄郑州王使君
送惟素上人归新安
严陵钓台贻行侣
送张诬之睦州
游歙州兴唐寺
新安道中玩流水
途次绩溪先寄陈明府
谒越国公祠
五代
送许郎中歙州判官兼黟县
入黟吟
……
宋
元
明
清
民国
后记